近日,苹果公司悄悄发布了一篇名为《闪存中的大型语言模型:在有限内存下高效的大型语言模型推理》的论文,揭示了其在大模型领域端侧推理的技术亮点。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让人们纷纷猜测,在“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元年”中,一直保持沉默的苹果是否终于准备出手。“后发先至”的苹果苹果一直以“后发先至”的特质著称,即便在行业首发之后,凭借卓越的技术能力、设计理念以及生态体系,重新定义了产品和产业生态。这一特质不仅体现在早期的iPhone和Macbook等产品上,也在去年6月发布的MR头显上得以体现。尽管苹果一直对于大模型保持沉默,但业内专家表示,这或许是苹果一贯的“后发制人”风格的延续。多位专家表示,虽然苹果在大模型领域一直保持低调,但其一直在悄悄积累实力,准备迎接适当时机的到来。苹果大模型的前兆业界对苹果大模型的关注早在去年就已开始。去年7月,首次传出苹果暗中测试大模型工具“Ajax”的消息,同时还传出了代号为“Apple GPT”的内部聊天机器人的消息。虽然外界猜测“Apple GPT”将为苹果的人工智能助手Siri带来革命性的升级,但直到目前为止,这一猜测还未成为现实。去年11月,苹果悄然推...
在应对持续增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需求的同时,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云计算部门积极扩张业务,计划在下个月在埃及开设新的本地云服务,同时很快将在香港设立首个人工智能云计算中心。华为表示,这是其在全球30个地区的85个可用区之一。这一决策是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云峰会上宣布的。华为云全球营销与销售服务总裁Jacqueline Shi表示:“在华为云,人工智能是一个关键战略。我们正在为每个人、每个行业建立坚实的云基础,以加速智能化。”她进一步指出,虽然类似ChatGPT服务的普及促使许多中国企业开发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但华为强调其自家Pangu AI模型将专注于工业用途,这是其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华为于去年7月推出了Pangu的3.0版本,该公司一直在推动其自有的LLM技术在煤炭采矿和铁路等行业的应用。这显示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和专注,与市场趋势保持一致。图:华为云服务加快全球布局应对美国制裁的多元化策略自2019年5月被列入华盛顿的实体清单以来,美国对华为实施了多项制裁,切断了其获取关键美国技术的途径,几乎终结了其利润丰厚的全球智能手机业务。在这种背景下...
台积电全球布局,美国、日本和德国建厂陆续落实最新消息指出,全球领先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将于2024年下半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启动新一轮晶圆厂建设计划。这一消息紧随台积电不久前在日本熊本设立的最新晶圆厂,表明该公司对全球芯片危机的应对举措。早在2021年,台积电就已传出在美国、日本和德国建厂的计划,其中美国的5nm高端晶圆厂已在进行中,而日本的第一座晶圆代工厂已于上个月成功启用。图:台积电德国建设晶圆厂传出最新消息芯片危机爆发促使众多制造商加速扩产步伐,尤其是在全球芯片供应链紧张的形势下,台积电迅速在全球布局,为其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工厂的声望锦上添花。《中国时报》曾指出,美国对中国贸易战的转变已成为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科技战。鉴于美国对半导体产能的不足,台积电受到迫使在美国设厂的压力。《金融时报》报道指出,由于台海局势紧张,台湾中产阶级寻求财富保护和准备退路,一些外企也在撤离台湾以规避风险。这一情况或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表示,美国试图通过“小院高墙”和“脱钩断链”战略切断台积电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和高端芯片代工商,为全球90%以上的高端芯片进...
智能戒指或将爆火2024,成为继智能手表(手环)后,又一热门智能穿戴产品。近日据媒体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在2月底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上发布首款智能可穿戴戒指,三星在一份声明中指出,Galaxy Ring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持,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无缝的体验。1月份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Galaxy S24智能手机系列发布会上,三星曾预告过这一产品,Galaxy Ring预计将于2024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图:三星发布首款智能戒指产品Galaxy Ring此外,三星表示,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参观者还将看到Galaxy Watch6系列的新健康功能。如今,健康追踪已成为智能手机和手表的一个关键卖点,可穿戴设备的兴起是监测健康的一种特殊而贴心的方式,整天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可以不间断地提供信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佩戴手表,他们可能会觉得手表很重或很不方便。而智能戒指则很轻巧,更容易全天24小时佩戴,是提供最广泛健康监测的绝佳方式。三星发布Galaxy Ring的消息引起了业内关注,随后又有报道称苹果也在积极加入战局,正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智能戒指。苹果跟进,加速智能戒指Apple R...
导读:第三部分聚焦于模拟芯片领域的重要厂商发展情况。国际大厂如思科和英飞凌在汽车业务上取得显著增长,二季度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芯片对其总营收占比显著。同时,这些大厂也在不断进行产能建设,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中国模拟芯片厂商在车规领域市场份额和技术上存在差距,但一些公司已经在消费领域取得突破,积极在汽车领域发力。接下来,看原文的具体调查和分析:三、重点厂商发展情况(一)模拟芯片国际大厂动作频频1、汽车业务提振营收得益于汽车业务的提振,思智浦和英飞凌2023年二季度营业收人均不降反增。其中,思智浦第二季度汽车芯片营收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2%,至18.66亿美元。汽车芯片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占思智浦总营收的58.6%和56.6%,英飞凌的汽车业务在今年二季度营收为20.80亿欧元,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11%,首次突破20亿欧元的季度营业额,营收占比近半,2、持续进行产能建设2023年上半年,虽然国际模拟大厂的整体订单需求持续下滑,但仍有多家模拟芯片大厂仍在持续进行产能建设。比如,T1于2月份发布了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计划,从2023年到2026年,T1每年将支出约50亿美元...
导读:全球汽车模拟芯片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的阶段,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的推动下,对模拟芯片的需求迅猛增加。据Yole数据,2026年,单车芯片价值预计将达到700美元,驱使汽车半导体市场不断扩大。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全球汽车模拟IC市场的规模也将显著增长,其中汽车模拟芯片在整个车规半导体市场中的份额有望从15.7%提升至17.8%。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演进,汽车的各个领域都对模拟芯片提出了更多需求,包括动力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车身电子、照明等。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使得动力系统对模拟芯片需求激增,而车身电子、汽车照明等领域也成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全球车规模拟芯片市场中,市场集中度较高,国际巨头如TI、瑞萨、安森美、ADI、英飞凌等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作为全球主要的消费市场,以通信和汽车为主要下游市场,占比高达36%,但仍主要依赖于国外大厂的供应。尽管我国模拟芯片市场近年来增速较快,但车规模拟芯片领域仍然由国际巨头垄断,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有待提升。总体而言,全球汽车模拟芯片市场呈现出活力勃发的态势,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