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华永道,海外储能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市场较为成熟,盈利模式多元回报可观。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可达110GW,CAGR达30%。除中国外,美国和欧洲2023新增装机可达17GW、26GW,欧美地区贡献了主要增量,市场潜力巨大。在全球储能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加上各国贸易保护政策和新关税政策的出台的背景下,中国储能头部企业已加速出海布局,并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出海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电芯,Pack等零部件与传统出海产品相比价格较低,可提供的品牌价值也较为有限。与之相对应的是,面对未来的综合服务出海,构网型储能系统供应、“源网荷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够提供更高的附加值。构网型储能系统供应是指能够支撑电网安全平稳运行的储能系统,它适用于大电网和微网。构网型储能采用构网型变流器技术,是应对电力系统“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趋势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构网型储能系统本质上是电压源,它能够内部设定电压参数,输出稳定的电压与频率。这种系统不仅可以并网运行,还可以离网运行,对电网的支撑能力较强。由于其电压源的特性,构网型储能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新型电力...
根据普华永道,常见的储能技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两大类,物理储能又细分为机械储能(利用物理机械的方式将能量转化为势能或动能进行储存)、电磁储能(利用电磁场将能量转化为电磁进行存储)和热储能(利用物质的温度变化将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行存储)。而化学储能则包括电化学储能和氢储能。电化学储能是指利用电化学反应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氢储能则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多元技术并举,长时储能前景广阔目前机械储能下的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下的锂电池已处于技术成熟、大规模商业化阶段,而压缩空气储能、流液电池、储热、钠离子电池正处于从示范项目向商业化迈进的关键阶段。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储能仍以蓄能和锂电为主,抽蓄占比不断下降,新中标项目技术类型丰富。多种新型储能技术招标,其中以压缩空气、液流电池和光热储能贡献主要增量,有望进入规模化发展。图:2023中国各储能技术路线累计装机占比(图源:普华永道)据预测,储能行业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包括发电侧的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侧的调频调峰以及用户侧的峰谷削峰等。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等用户侧应用,预计将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根...
在分时电价制度不断完善和电价市场化程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峰谷价差的扩大为储能行业创造了更多的盈利模式和广阔的盈利空间,推动了工商业储能的快速增长。2023年,工商储能需求迅猛增长,预计到2025年,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5.9GWh。展望未来,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到2030年,工商储能的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0GWh,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71%。这一优化的实现得益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峰谷价差拉大:随着分时电价机制的持续完善,各地峰谷价差呈现不断拉大趋势。例如,浙江2023年2月工商业尖峰-低谷电价差已达0.98元/度,较此前水平明显提升。全国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数量从6个增至8个,22个省市价差扩大,全国平均峰谷价差由0.55元/kWh上升至0.61元/kWh。这为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提供了扩大的机会。根据普华永道,峰谷价差的扩大使得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利润空间增大,而峰谷时段的优化则为工商业储加了套利的机会,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水平随之提升,在目前的趋势下,多省份已经具备较为优越的投资经济性。分时电价机制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1年7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持续增加,目前已有六个省份的风光发电占比超过20%。为了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并满足外送灵活性资源的需求,各地纷纷出台了强制储能政策和“十四五”期间的装机目标,从而形成了大规模储能装机的迫切需求。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累计风光装机可达1955GW,2023~2030新增累计风光装机可达900GW,以20%配储比例计算,新增新能源装机带来至少180GW的储能需求,使得风光配储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普华永道预测风光配储已成为刚需,但源侧配储经济性有待提升。风光配储是指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相结合,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具体来说,风光配储技术可以平滑不稳定的光伏发电和风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同时配合常规火电、核电等电源,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这种配置有助于解决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不够、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问题,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通过优化配套储能规模,充分发挥配套储能调...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倡导由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实施低碳发展。而储能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储能技术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超过160%,工商储新增装机规模可达100GWh,符合年增长率高达71%,风光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规模持续增长。本次将根据普华永道对当前国内储能产业的分析来探讨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储能行业前沿热点。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根据中国储能网数据显示,预计在2024~2026年期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223GWh、343GWh和456GWh,分别同比增长48%、54%和33%。海外储能市场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更高的收益,其平均毛利率大于国内市场,且存在一定的溢价。根据普华永道,2023年,全球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新增装机规模接近全球的50%。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86.5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0百分...
随着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入研发,钠离子电池的技术预计会持续创新,以应对当前存在的技术挑战。这主要包括提高能量密度,以满足电动车、储能等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同时,增强循环稳定性也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以确保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此外,降低成本也是技术创新的重点之一,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规模化生产,降低钠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来说,由于钠离子电池由于成本等综合优势不够明显,按照碳酸锂的历史价格走势,未来几年仍是锂价的低价周期,但同时也是钠离子技术创新发展的窗口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推动低成本、高密度、长寿命、高稳定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必然是未来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长期攻关方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随着中国钠离子电池投产逐步上量,中国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项目逐步落地,在储能领域率先对锂电实现也替代,也表明了钠离子电池储能是当前我国钠离子电池应用的核心领域。在应用场景方面,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储能系统的需求不断增长。钠离子凭借其低温性能优良、耐过放电、安全性高和环保性强等特点,在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