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目标驱动下,功率半导体正成为高能效家电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9月,三菱电机将携最新一代功率半导体产品亮相 PCIM Asia 2025(上海),全面展示其在SiCMOSFET、IGBT等前沿器件上的创新成果,并于 9月24日举办三菱电机半导体媒体见面会,与行业共同探讨功率半导体技术如何助力绿色未来。本届PCIM展会上,三菱电机将重点展出三大明星产品:面向大容量家电的SiC SLIMDIP™ 功率半导体模块作为三菱电机首款面向家电应用的SiC SLIMDIP™模块,该系列包括 全SiC DIPIPM™与混合SiC DIPIPM™ 两类创新设计:·全SiC SLIMDIP™内置专为SLIMDIP™封装优化的SiC-MOSFET芯片,能够在家电应用中显著提升输出功率与能效。该方案有效降低功率损耗,为空调等家电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混合SiC SLIMDIP™通过同一IC驱动并联的SiC MOSFET(低电流下具备低导通电压特性)和Si RC-IGBT(高电流下保持优异导通特性),实现低功率损耗与稳定性能兼顾。这一创新架构,使家电厂商在追求节能的同时,也能保持高可靠...
新兴技术蓬勃发展,5G、AIoT技术的普及,催生对高精度、低延迟传感器的海量需求。在自动驾驶领域,传感器作为“眼睛”与“耳朵”,影响着决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工业互联网中,传感器通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支撑预测性维护与智能调度;医疗健康领域,传感器持续监测,推动疾病预防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管理”……在应用端的支撑与产业界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传感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企业不断涌入,竞争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省市区“剑指”这一千亿级产业,以传感器为核心载体推出众多利好,产业集群加速建设,先进产线不断投产。大势所趋,形势所在,矽知科技深耕传感行业多年,依托权威专家、龙头企业、感知领域上下游全产业链以及专业的分析师,重磅推出《2025年中国传感器产业生态发展年度报告》。报告简介报告从全球&中国传感器技术与市场发展、政策细则、一众企业经营和融资情况、上下游链条探底、热门应用趋势、新型技术、参与企业图谱等方面展开,将全面助力传感行业上下游人士了解本土最新的产业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报告内共分7个章节主题内容,全面覆盖传感器产业各关键领域。报告目录《2025年中国传感器产业生态发展年...
在AI浪潮一波波席卷而来的2024-2025年,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3C内卷”、“红利见顶”、“供应链塌陷”这些关键词。但在另一侧,也有一群人,已经不再焦虑,而是悄悄找到了突破口——AI。7月10日,「破卷·创生」AI驱动3C产品突围之道沙龙将带你走进这场技术重塑产业的实战现场。不是纯技术讲座,也不是泛泛而谈的趋势预测,而是一场围绕“3C企业在AI时代如何找准支点、借力突围”的闭门访学与实战交流。l为什么你值得来参加?1. 走进行业标杆企业,看清真正能“破圈”的核心能力我们将带队走进深圳西城微科电子与多乐智伴、问鼎工业设计等代表企业,从产品展示、管理理念到研发逻辑,全方位拆解它们如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3C红海中,找到真正的AI突围路径。这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带着明确问题和结构化引导的深度访学。我们将探讨以下问题:* AI能否真正成为3C产品的差异化杠杆?* 面对芯片/BOM价格飙升,技术方案如何兼顾性能与成本?* 中小型团队如何借AI快速试错、快速量产?2. 听懂AI,不再只是“听个热闹”我们请来的不是纸上谈兵的“演讲者”,而是实打实做出过AI+产品的“行动者”:* 余德...
2025年6月27日,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在上海市金山区正式开工。该项目由丰田汽车独资建设,总投资高达146亿元,规划年产能10万辆,是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从进口到国产”的历史性一步。面对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强势玩家早已抢占先机的中国电车市场,雷克萨斯此举意图何在?它能否在这片竞争白热化的“红海”中杀出重围?一、从零到一:雷克萨斯在华本地化布局首度落地雷克萨斯长期以来依靠全进口方式在华销售,其精致制造和可靠口碑使其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稳占一席。然而,面对电动化浪潮和中国市场的快速转型,这一模式逐渐显露疲态。2025年2月5日,丰田汽车官宣将在上海金山区设立“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展纯电整车及电池研发与制造。随后的4月22日,上海市政府与丰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山区政府、丰田中国与雷克萨斯方面也同步达成土地及投资合作。项目占地112.78万平方米,地块竞得价格为13.53亿元,目标是2026年8月建成,2027年实现整车量产。这标志着雷克萨斯在中国首次落地本地化整车制造,也是丰田在华战略全面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节点。二、投资背后的三重动因1. 本地制造,优化成本结构...
2025年6月28日,北京亦庄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将迎来全球瞩目的首场3v3人形机器人足球AI赛——RoBoLeague世界机器人足球联赛“机超”决赛。作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测试赛,该赛事不仅是机器人运动竞技化的一次先行探索,更在人工智能、运动控制和多机协作等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标志性突破,预示着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高强度实战测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一、从规则设定到完全自主:AI机器人迈向“无保护员”时代本届“机超”决赛的核心亮点在于:全部参赛机器人实现了基于AI策略的自主运行,比赛过程中完全脱离人类保护员的操作干预。这意味着,参赛机器人必须独立完成包括跌倒后的起身、目标识别、路径规划、团队配合与对抗策略等全流程动作。这一成就得益于以下技术模块的集成提升:* 运动控制系统:使机器人能够精准完成高速奔跑、急停转向等动作;* 视觉感知系统:依靠摄像头与图像识别算法,识别球、门、队友及对手;* 定位导航系统:借助IMU、视觉SLAM等模块完成动态定位;* 策略规划模块:通过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博弈策略计算,实现团队协作与进攻防守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机器人在各项关键能力上均取得长足进展...
2025年6月24日,谷歌DeepMind发布了其最新的Gemini Robotics On-Device本地化机器人AI模型,标志着机器人智能控制领域迈入一个全新阶段。该模型凭借低延迟、高精度和多平台适配能力,正引领机器人技术实现从云端依赖到本地智能的根本转变。本文将从技术突破、应用扩展、开发生态、安全保障及行业影响等多个维度,深度剖析Gemini Robotics On-Device模型的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展望。一、技术革新:本地化多模态AI的突破Gemini Robotics On-Device模型采用视觉-语言-动作(VLA)多模态架构,实现了机器人智能控制的本地化运行,彻底摆脱了传统依赖云端计算的瓶颈。业内数据显示,云端通信往返延迟一般在100毫秒以上,在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医疗手术、工业自动化)中,这种延迟极易导致误操作风险。DeepMind的本地化模型将响应延迟降低至30毫秒以内,满足关键应用的低时延需求。举例来说,医疗手术机器人必须对医生指令及患者生理变化实时响应,任何超过50毫秒的延迟都有可能影响手术安全性。DeepMind模型在系鞋带、拉链开合等细致任务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