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初期政策支持,未来大有可能储能市场:碳中和背景下,新型储能是大势所趋碳中和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全球共识。储能作为协调互动源网荷储、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刚需,成为核心环节。其中,新型储能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有效规避了传统抽水蓄能的地理限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储能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经历“十三五”孕育,“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有望迈上新台阶。2021 年是我国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第一年,根据 CNESA 全球储能项目库的统计,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 30%。其中,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5729.7MW,同比增长 74.5%。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 870 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 2.1 小时,比 2021 年底增长 110.0%以上, 增长动力强劲。借“双碳”战略的东风,国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助推储能市场发展的规模化和全面...
储能市场概况抽水蓄能仍为主流但未来发展空间可能受限据了解,抽水蓄能具有技术成熟、储能容量大、系统效率高、运行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势,是当前商业化程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主流储能技术。从国际市场来看,抽水储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截至2020年底,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电力储能项目总规模的94%。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受地形因素限制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通常需要7年左右,未来随着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造价的下降,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空间可能受限。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增长迅速,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电化学储能功率范围较广、能量密度高,相较其他新型储能技术成熟度更高,因此适用场景更广泛。此外,相较抽水蓄能来说,电化学储能安装更为便捷、不受区位限制,正成为储能产业发展新动力。截至2022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500kW/500kWh以上的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有772座、总能量达到43.08GWh。电化学储能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导,但三元锂电池安全隐患较突出,意味着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等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图1: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成为储能行业发...
储能蓝海起步,海外户储爆发据悉,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新型储能具有刚性需求,按照应用场景,储能分为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电侧三类,用电侧储能中,户储占比基本在20%-30%之间。从盈利模式来看,户储以自用为主,上网为辅。从发展趋势来看,户储具有光储一体的趋势,一体机多采取直流耦合,综合效率更高,高度集成化也有效减少软性成本。从目前需求来看,全球户储爆发,欧洲领跑,美国紧随其后。2021年全球户储新增装机量约为6.4GWh,同比增长116.23%。图1:储能蓝海起步,海外户储爆发光储一体经济性提升,欧美市场经济性较高基于户储的运作模式与盈利模式,可以得出欧美经济性较高,光储一体机产品经济性最高的结论,其中德国光储一体机的IRR为24.5%,美国为13.6%。若其他假设条件不变,以美国为例进一步分析得到:1)总成本下降5%,IRR提高1.7pct,并且随着成本下降幅度增大,边际效用递增;2)电价上升0.1美元/kWh,IRR提高0.9pct;3)人均用电电量上升50kWh/月,IRR提升0.8pct,边际效用将受光储系统规模限制;4)峰谷价差增加5%,IRR提升0.7pct。经济性+可靠性双...
人工智能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随着人工智能及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消费电子、无人驾驶、智能手机等下游产业的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中国AI芯片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图1:中国AI芯片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竞争梯队人工智能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芯片行业依据企业的注册资本划分,可分为3个竞争梯队。其中,注册资本大于10亿元的企业有华为、地平线;注册资本在1-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寒武纪、思必驰、天数智芯;其余企业的注册资本均在1亿元以下。图2: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竞争梯队(*数据来源:企查猫 前瞻产业研究院)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及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消费电子、无人驾驶、智能手机等下游产业的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中国AI芯片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AI芯片市场涵盖了家居、安防、交通、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市场集中度我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起步晚,发展快;目前,我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的头部上市公司有寒武纪、四维图新、北京君正、芯原股份等,根据这四家上市公司披...
捷捷微电子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含晶闸管、防护器件、二极管、MOSFET器件和芯片、SiC/GaN器件等。晶闸管、二极管等采用IDM垂直整合模式k,MOSFET采用Fabless+封测模式。图1:捷捷微电子公司办公大楼由于消费类需求不振,公司晶闸管等传统业务承压,1-3Q22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2.85亿元,同比下滑4.55%,实现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24.54%。车规级产品布局全面,MOSFET占比迅速提升。公司的车规级产品(MOS,TVS)可广泛应用在汽车助力转向、油泵、水泵以及车窗、座椅等。目前SGTMOS已实现车用,在客户开拓情况良好,超级结MOS开始量产,在公司8英寸产线产能逐步提升下,中高压功率半导体需求增长+国产替代的机会增加,车规级产品有望快速增长。2021年MOSFET国产化率为30.5%,预计至2026年MOSFET国产化率将达64.5%。根据公司公告,可转债募投的车规级封装产线项目达产后将形成每年20亿元的销售规模,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末已累计完成3.47亿元的工程量投资,项目将于2023年底完成建设。预测未来...
近日,MEMS传感器巨头芯动联科在科创板首发过会。招股书显示,芯动联科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的研发、测试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包括MEMS陀螺仪和MEMS加速度计。芯动联科产品应用领域的包括工业生产、工业设备监测与维护、无人系统导航与控制、海洋监测、气象预报、水上水下无人设备导航与控制、石油勘探、测量与测绘、桥梁监测、地质勘探、灾情预警等领域。在未来产品发展方面,芯动联科指出,其应用领域将拓展至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民用航空、商业航天等。公司也在招股书中多次强调产品参数与国际MEMS传感器巨头具备竞争优势,能实现MEMS传感器高端应用领域的国产化进程。据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1-6月,芯动联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89.10万元、1.09亿元、1.66亿元及6797.03万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792.58万元、5189.91万元、8260.51万元及3106.44万元。其中,芯动联科的毛利率奇高: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分别达到90.66%、88.25%和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