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声明,强烈支持在中国运营的内外资半导体企业依据世贸组织(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声明背景是美国政府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宣布将投入2800亿美元巨额资金,向美国国内半导体企业提供补贴、贷款担保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能力的扩展。这一政策引发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产生了严重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竞争。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尝试多方位为您解读其背后的奥秘。一、美国政策的全球影响美国此举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半导体产业,也对全球半导体市场带来了深刻的扭曲和冲击。美国为本国半导体企业提供大规模的财政补贴,这种差异化产业政策违背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显著提高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官方声明,此举将加剧全球市场的竞争不公,特别是限制了中国企业与美国产品的公平竞争,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投资与贸易自由。此类单边主义的保护措施不仅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造成扰动,也可能破坏全球产业合作的基础。进一步来看,这一政策还可能导致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稳定性,并...
中国车企“出海”新动向:收购德国工厂,一场关乎技术、市场与未来的战略抉择及机遇挑战2025年1月16日,路透社报道称,多个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关注德国大众汽车计划关闭的部分工厂,尤其是德累斯顿和奥斯纳布吕克工厂。大众汽车决定自2025年起关闭德累斯顿工厂的ID.3电动汽车生产线,并计划到2027年停产奥斯纳布吕克工厂的T-Roc Cabrio。随着欧洲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车企收购德国工厂的战略意图逐渐显现,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动的重要一环。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不同角度来为您解析该事件的未来走向和影响。一、收购的潜在动机1. 拓展欧洲市场份额 德国作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中心之一,拥有众多历史悠久且技术领先的汽车品牌。中国车企收购德国工厂,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强其在欧洲市场的生产能力和品牌认知度。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市场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通过收购本地工厂,不仅能够加速进入欧洲市场,还能为未来的市场扩展铺路。2. 规避欧盟关税壁垒 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这一政策给中国车企的欧洲扩张带来了压力。通过收购德国本土工厂,中国汽车...
在风光储充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个名为“虚拟电厂”的概念正悄然兴起,它被誉为能源世界的“云端调度员”,或将重塑未来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虚拟电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当时德国、丹麦等国家开始探索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以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电网稳定性的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虚拟电厂在欧美国家逐渐成熟,并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在十年前,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虚拟电厂在中国也逐渐被行业重视起来,而最近五年来,更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那么,虚拟电厂究竟是什么?它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今天,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尝试用简单的表达来帮助您认识它,了解他。一、虚拟电厂:化零为整的能源“魔术师”想象一下,你家屋顶的太阳能板、街边充电桩里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里闲置的备用发电机,这些分散在各处的电力资源,如果能被集中起来统一调度,岂不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虚拟电厂正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将这些分散的、碎片化的电力资源“聚沙成塔”,形成一个可控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航拍、物流、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其高效性和灵活性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显著变革。然而,续航能力始终是制约无人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传统电池供电方式不仅限制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还增加了维护成本和操作复杂性。近日,美国初创公司GuRu推出了一项突破性的无人机空中无线充电技术,宣称能够在最远9米的距离内为无人机等高功率设备提供持续电力支持,并在最优条件下实现无人机连续悬停96小时。这一技术的问世,为无人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技术核心与创新优势GuRu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由两大核心组件构成:电力发送端的相控阵发射器和无人机接收端单元(RU)。相控阵发射器内置专有的射频集成电路(RFIC),利用24GHz频段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传输电力。该系统集成了先进的波束成形技术和智能算法,能够实现“毫米级”精度的电力传输,从而显著提升传输效率。在最优条件下,该系统可使无人机连续悬停长达96小时,远超当前市场上大多数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技术优势:1. 模块化与可扩展性设计:系统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无人机的功率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和扩展,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能耗管理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挑战,Vertical Compute公司正在通过其创新的垂直集成内存与计算技术,为下一代AI应用开辟新的可能性。近日,Vertical Compute宣布成功完成2000万欧元的种子投资轮,投资方包括imec.xpand、Eurazeo、XAnge、Vector Gestion和imec。这笔资金将支持公司在内存技术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推动AI和边缘计算的应用发展。内存技术瓶颈: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过去几十年中,计算机内存技术的进步始终跟不上处理器性能的提升。这一现象被称为“内存墙”。传统的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RAM)虽然速度快,但容量小且成本高,而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虽然能够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但其能耗和成本却让其在大规模应用中面临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式AI等应用的普及,这些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尤其是在需要高带宽和快速访问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场景中。Vertical Compute的技术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公司首席技术官Sébastien Couet指出:“内存技术在密度和性能上的扩展已经遇到瓶...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 数据中心正逐渐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根据 Fortunebusinessinsights 的报告,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市场规模来看,2023 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已达 129.5 亿美元,这一数字见证了过去几年间 AI 数据中心在各领域的广泛渗透。而未来的增长潜力更是令人瞩目,预计在 2024 - 2032 年期间,市场规模将从 151.3 亿美元一路飙升至 940.3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25.7%。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无疑预示着 AI 数据中心在未来的商业版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市场趋势方面,混合云和多云部署模式正逐渐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众多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模型对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多元需求,纷纷采用混合和多云策略。这种部署模式所具备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成本效益优势,正不断推动着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对相关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市场动态受多种因素影响。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对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管理大数据集的高性能数据中心需求大增。同时,云计算的普及使得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