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在一些充满活力的行业中,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仅仅是维持市场地位的手段,而是决定行业格局演变的关键力量。这些行业通常被称为“竞技场”(arena),其显著特征就是不断上演的“军备竞赛式竞争”,企业必须持续投入、快速进化,否则就会被甩在后头。能力提升带来的三重回报随着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其盈利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提升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1. 提高客户的支付意愿:比如通过产品优化或品牌营销。2. 降低成本:例如通过改进客户获取流程。3.扩大销量:借助网络效应拓展用户基础。更重要的是,当企业能力不断增强,它们也能突破原有的地域或产品边界,将业务扩展至更广阔的市场。这种“能力外溢”效应,意味着企业不仅能做得更好,还能做得更多。S型曲线与竞争模式演变一个行业的发展通常遵循技术扩散的“S型曲线”。在曲线初期,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吸引新玩家涌入,带来一波创新浪潮;在中段的快速成长阶段,企业之间会展开激烈竞争,力图抢占市场份额;到了后期,领先者通过积累的优势确立地位,行业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竞技场式竞争正是发生在S型曲线的初期与中期。在这个阶段,企业必须持续投入,推动技术、产...
国产激光雷达芯片突围!阜时科技如何改写行业格局?——全固态大面阵SPAD-SoC芯片打破垄断,定义“中国芯”未来引言:全球需求激增,国产芯片破冰 在近日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的独家专访中,阜时科技有限公司向记者展示了公司首款量产大面阵SPAD-SoC芯片FL6031。这颗仅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承载着国产激光雷达从“追赶”到“领跑”的野心。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机器人、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突破千亿美元。然而,这一领域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国产芯片长期依赖进口,高昂的成本与技术壁垒制约了国内产业链的自主发展。在此背景下,阜时科技(Fortsense)凭借自主研发的全固态SPAD-SoC(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系统级芯片),成为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企业,彻底改写了行业格局。2023年,其大面阵SPAD-SoC芯片FL6031一经发布,便获得车企、机器人厂商的批量订单,标志着中国激光雷达芯片正式迈入“自主可控”时代。图:阜时科技自主研发的全固态大面阵SPAD-SoC及基于此搭建的全固态激光雷达方案一、技术突破:从“追赶”到“领跑”1.核心产品FL6031:...
在光伏行业迈入“平价上网”新阶段之后,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分水岭。尤其是在电池效率提升日益趋缓的背景下,谁能率先突破理论极限、实现商业可行的高效率路线,便有望主导未来市场格局。天合光能近期以31.1%的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刷新全球纪录,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在加速登顶光伏技术金字塔的最顶端。这一成果不仅展示出天合光能在下一代光伏路线上的技术积淀与产业化视野,更对全球光伏产业格局重塑释放出明确信号:叠层时代已至。一、技术里程碑:刷新世界纪录的“31.1%效率”背后2024年3月,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210mm大面积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经德国Fraunhofer ISE CalLab权威认证,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1.1%,再次刷新全球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纪录。这一结果是该实验室第32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成为其技术路线图上的又一重要坐标。更具意义的是,本次效率记录基于210105 mm²规格的大面积晶体硅底电池实现,完全对接主流工业生产线。这意味着高效率不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更迈入了量产规模路径验证阶段。研发团队成功解决了以下三大关...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飙升至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6%,创下历史新高。亚洲地区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合计占全球市场的74%。一、亚洲半导体设备投资增长强劲- 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巩固了其作为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地位,投资额同比激增35%,达到496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积极的产能扩张和政府支持相关举措。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提升国内芯片产量,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推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韩国:韩国作为第二大市场,设备支出小幅增长3%,达到205亿美元。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趋于稳定,以及对高带宽存储器的需求激增,推动了韩国半导体设备投资的增长。-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的设备销售额下降了16%,降至166亿美元。尽管如此,中国台湾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仍具有重要地位,拥有全球领先的晶圆代工厂。然而,由于成熟制程产能过剩,以及新产能需求的放缓,导致设备销售额出现下滑。图:亚洲凭什么笑傲全球?2024半导体设备投资版图大揭秘二、技术创新推动亚洲半导体设备市场发展- 先进制程技术:随着人工...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试图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傅利叶机器人即将发布的首个开源产品,正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重大布局,也预示着开源理念在机器人技术中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技术、市场和商业模式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傅利叶机器人开源产品的意义及其对行业的影响。一、技术创新:开源工具链的降维打击傅利叶机器人此次发布的开源产品,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开放、灵活且高效的开发平台。该产品支持多种主流编程语言和开源框架,如NVIDIA Isaac Lab、ROS、Mujoco和Webots等,同时封装了一系列简洁易用的API,集成了机器视觉、路径规划和力控反馈等预优化的算法模块。这种设计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使得更多开发者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定制多样化的应用程序。傅利叶机器人还开源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并发布了全球首个全流程工具链。首批上线的3万条高质量真机训练数据,涵盖了多种自由度灵巧手的训练数据及专门针对手部任务的模仿学习数据。这些数据集和工具链的开源,为全球开发者及科研机构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
传统的12V和24V电源网络逐渐暴露出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汽车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复杂功能要求。此时,48V电源系统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了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新方向。48V系统的兴起绝非偶然。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程度不断加深,车辆对电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运行,到车内各种舒适性配置如座椅加热、通风以及更强大的信息娱乐系统,都需要稳定且充足的电力供应。12V和24V电源网络在高负载情况下,电流过大,不仅导致能量损耗增加,还使得布线变得复杂,可靠性降低。而48V系统通过降低电流水平,有效减少了能量损耗,同时简化了布线结构,提升了系统效率。此外,它还能支持更多先进功能,为提升乘客的驾乘体验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顺应这一行业变革,英飞凌科技公司重磅推出了Power PROFET + 24/48V开关系列。这一系列产品专为满足现代汽车电力系统的严苛需求而设计,是英飞凌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该系列开关采用紧凑的TO无引脚封装,包含两款高边开关变体:BTH50030 - 1LUA和BTH50015 - 1LUA,它们的导通电阻RDS(ON)分别低至3.0毫欧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