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五届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2025”)上,协会秘书长王泽深透露了一系列关于储能电芯技术的重要信息,为我们展现了储能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与广阔前景。从市场份额来看,在 2024 年第四季度,300Ah 以上的储能电芯在全球大型储能市场的占有率已逼近 50%。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大容量储能电芯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而在国内,内蒙古凭借超 10GW 的功率规模,荣登全国储能市场榜首,新疆则以容量规模领先,两地的装机容量均超过 20GWh。在技术路线方面,磷酸铁锂电池依旧稳坐主流技术路线的宝座。2024 年,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达到 39.38GW/96.14GWh,功率占比高达 92.64%。不过,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愈发明显。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已迈入 GWh 级规模,多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成功新增装机,如湖北应城和山东肥城的项目均为 300MW 级,河北建投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电站也已成功并网试运行。同时,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并网,首个百兆瓦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也顺利投运,长治 30MW 飞轮储能独立调频电站同样实现并网,这些都标志着储能技术...
提到新能源产业,我们通常会想到清洁能源的类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或者是核心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电池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等。在这股绿色浪潮里,有一类东西很重要,却不太引人注意,那就是功率器件。以太阳能发电领域为例,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环节,光伏逆变器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太阳能发电的效率与稳定性。而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功率器件,正是光伏逆变器实现高效电能转换的核心组件。它们通过精确控制电流与电压,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接入标准的交流电,确保太阳能能够稳定、高效地并入电网,为社会提供清洁电力。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 2025 年,太阳能发电领域对功率器件的市场需求规模有望达到 124 亿元。这一数据不仅直观反映了功率器件在太阳能发电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更彰显了其对于推动太阳能发电技术普及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风力发电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同样离不开功率器件的有力支持。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流器负责将风力发电机产生的不稳定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电能输出,以满足电网的接入要求。功率器件在变流器...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帖,大家都在探讨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今天,中国出海半导体网也尝试从全球竞争视角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大胆预测未来十年半导体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形态:半导体行业的全球竞争正在进入一个“高强度、多维度、长周期”的新阶段,各国/地区和企业间的博弈已从单纯的技术竞赛升级为“全产业链生态+地缘政治”的复合型竞争。下面,我们将从全球竞争的核心维度展开来讲:一、竞争格局的三大裂变(1)技术霸权争夺:从“制程节点”到“全栈控制”先进制程垄断化:台积电(TSMC)、三星、英特尔在3nm/2nm的竞争白热化,但技术门槛和资本开支(一条3nm产线投资超200亿美元)使得玩家仅剩3家,美国通过CHIPS法案补贴(527亿美元)试图将先进制造回流本土。技术标准话语权:美国主导的半导体联盟(SIAC)试图锁定EDA工具、IP核等上游标准,而中国通过RISC-V架构(阿里平头哥等)寻求绕过ARM/X86生态。新材料与架构颠覆:各国在第三代半导体(SiC/GaN)、量子芯片、光计算等“后摩尔”领域平行研发,可能重塑竞争规则。(2)供应链重构:从“全球化”到“区域化”“友岸外包”(Friend-sh...
2025年3月,北京奔驰宣布召回12,308辆国产EQA和EQB电动汽车,原因是高压电池生产工艺波动导致可靠性下降,同时电池管理系统(BMS)软件存在缺陷,可能引发短路甚至起火风险。这已经是奔驰EQ系列近年来的第三次高压系统召回,前两次分别涉及冷却液渗漏和电机绝缘失效问题。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2023年虽然因自动驾驶软件问题全球召回200万辆汽车,但从未因电池安全问题大规模召回;比亚迪更是凭借刀片电池技术,在过去三年里保持电池零重大事故的纪录。 为什么奔驰频频踩坑,而特斯拉、比亚迪却能避开这些安全隐患?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在本文中,从制造工艺、热管理、BMS软件、平台架构四个维度深度剖析,揭示电动汽车高压电池安全背后的技术分野。 一、制造工艺:奔驰的“品控波动”vs 宁德时代的“工业级精密”奔驰在召回公告中提到的“生产工艺波动”,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暴露了传统车企在电池制造上的短板。 - 奔驰的电池生产模式: - 采用半自动化产线,部分环节依赖人工干预,导致电极涂布不均、杂质混入等问题。 - 每块电芯仅进行500项检测,而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标准是2000+项,包括X光扫描、激光测厚等精密检...
近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正坚定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技术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就此次标准化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一、产业现状: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与标准化需求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截至2024年11月,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的发言,我国核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其中应用层企业占比超过80%,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这些企业在智能语音交互、自动驾驶、医疗影像诊断、智能制造等领域表现卓越,不断拓展和深化应用场景,展现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机。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应用的广泛渗透,标准化的需求愈发迫切。一方面,市场上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影响用户体验和市场信任度。另一方面,企业在研发和推广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阻碍了产业的规模化和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的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保障。图:4500家AI企业见证!市场监管总局加速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二...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商用车领域的电动化进程却相对滞后,主要受限于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和补能效率的瓶颈。华为数字能源凭借其全液冷超快充技术,正积极布局超充网络,旨在破解商用车电动化的难题,为行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一、技术创新:全液冷超快充的优势华为的全液冷超快充技术采用全液冷、全模块化设计,具备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性。其全液冷超充终端单路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最大输出电流600安培,支持200至1000伏的充电范围,能够兼容现有和未来各种车型,实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体验,为用户带来“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便捷感受。此外,该设备的使用寿命长达15年,故障率低,实现“免维护”,有效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二、战略布局:构建广泛的超充网络华为数字能源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加速部署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据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在2023年12月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透露,华为计划于2024年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过10万个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 这一战略布局旨在通过广覆盖的超充网络,满足商用车长途运输的补能需求,推动商用车电动化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