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持续增加,目前已有六个省份的风光发电占比超过20%。为了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并满足外送灵活性资源的需求,各地纷纷出台了强制储能政策和“十四五”期间的装机目标,从而形成了大规模储能装机的迫切需求。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累计风光装机可达1955GW,2023~2030新增累计风光装机可达900GW,以20%配储比例计算,新增新能源装机带来至少180GW的储能需求,使得风光配储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普华永道预测风光配储已成为刚需,但源侧配储经济性有待提升。风光配储是指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相结合,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具体来说,风光配储技术可以平滑不稳定的光伏发电和风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同时配合常规火电、核电等电源,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这种配置有助于解决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不够、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问题,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通过优化配套储能规模,充分发挥配套储能调...
ULVAC公司近期在韩国平泽市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中心,专注于下一代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研发。技术中心概述该技术中心是ULVAC为应对半导体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挑战而设立的。它集合了ULVAC在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技术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升ULVAC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的竞争力,还将为韩国及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地理位置与设施技术中心位于韩国平泽市,该地区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技术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设施和生产设备,包括高精度的加工设备、测试设备和模拟仿真系统等。这些设施将为ULVAC的工程师们提供一个优越的研发环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下一代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研发工作。图:ULVAC在韩国平泽市启动半导体制造设备技术中心研发重点与愿景ULVAC的技术中心将专注于下一代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更高效的加工技术、更先进的材料处理技术以及更智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ULVAC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以满足未来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ULVAC还表示,该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微电子封装技术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芯片粘接作为封装工艺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寿命。传统的芯片粘接技术主要采用热压或环氧树脂固化等方式,而在近些年,UV增强型芯片粘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UV增强型芯片粘接技术原理UV增强型芯片粘接技术是指利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使光敏胶迅速固化,从而将芯片与基板牢固粘接在一起。与传统的热压或环氧树脂固化方式相比,UV固化具有以下优点:快速固化: UV光照射后,光敏胶几乎瞬间固化,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低温固化: UV固化过程不需要高温,避免了热应力对器件的损伤,尤其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器件。定位精度高: 由于固化速度快,可以实现芯片的高精度定位。环保: UV固化过程无溶剂挥发,对环境友好。技术优势及应用UV增强型芯片粘接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固化特性使得生产周期大幅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高精度定位、低温固化等特点,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扩大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材料和器件的粘接,满足了不同电子产品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良...
日本科学家成功开发了一款多模式智能传感器贴片,该贴片能够通过边缘计算模式监测用户健康症状,如心律失常、咳嗽和跌倒风险等。该智能传感器贴片结合了蓝牙模块,与智能手机连接并进行实时数据处理,不需要入网或云端数据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边缘计算在智能手机上被应用于分析由多模态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贴片收集的数据,能够检测心律失常、咳嗽和跌倒。可穿戴传感器是可以佩戴在身体上的设备,用于测量身体状态。它们属于物联网(IoT)的范畴,并在健康监测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这些传感器生成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被理解。处理这些数据的计算领域,即在传感器本身或与其连接的设备上进行处理,而不是在远程云服务器上进行的,被称为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可穿戴传感器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此次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可以利用边缘计算处理和解读数据的多模态传感器贴片,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检测早期疾病症状,”武井教授解释道。图:未来医疗:智能传感器贴片与边缘计算的结合研究团队制造了可以监测心脏活动(通过心电图ECG)、呼吸、皮肤温度和因出汗引起的湿度的传感器。在确认这些传感器适合长期使用后,它们被整合到一种能够贴合皮肤的柔性薄...
有报道称Innoscience Technology最近推出了两款新的100V车规级氮化镓(GaN)器件,专为汽车激光雷达(LiDAR)设计。这两款产品分别是INN100W135A-Q(RDS(on),max = 13.5 mΩ)和更紧凑的INN100W800A-Q(RDS(on),max = 80 mΩ),均已通过AEC-Q101认证,并针对汽车行业内的激光雷达、高功率密度DC-DC转换器和Class D音频应用进行了优化。这两款器件使用WLCSP封装,尺寸分别为2.13mm x 1.63mm和0.9mm x 0.9mm,提供了显著的尺寸和功率效率优势。LiDAR技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其反射回来的时间差来计算物体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这一过程类似于雷达技术,但雷达使用的是无线电波,而LiDAR则使用光波(激光)进行探测。激光雷达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特点,适用于环境感知和三维建模,并且还可以提供远程感测能力,这对于自动驾驶车辆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空间信息至关重要。此外,激光雷达还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目标探测和距离测量,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做出准确的决策和避障动作。激光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及...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倡导由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实施低碳发展。而储能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储能技术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超过160%,工商储新增装机规模可达100GWh,符合年增长率高达71%,风光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规模持续增长。本次将根据普华永道对当前国内储能产业的分析来探讨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储能行业前沿热点。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根据中国储能网数据显示,预计在2024~2026年期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223GWh、343GWh和456GWh,分别同比增长48%、54%和33%。海外储能市场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更高的收益,其平均毛利率大于国内市场,且存在一定的溢价。根据普华永道,2023年,全球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新增装机规模接近全球的50%。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86.5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0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