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是韩国经济的基石,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主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存储半导体的领头羊,而存储半导体是各种电子设备的关键组件。由于半导体行业高度竞争,美国、日本、中国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都在大力投资研发以推动技术进步。尽管韩国在存储半导体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仍然面临着来自这些竞争对手的压力。然而,韩国的进步受到了过时法规的阻碍。目前,韩国法律限制了员工(包括半导体行业的员工)的工作时间。数据显示,韩国拥有一名或以上正式员工的公司的员工平均每月工作156.2小时。这比台湾员工的平均每月工作时间180.3小时要低得多。这种工作时间上的差异影响了研发竞争力,因为其他国家的工程师在必要时可以继续工作。相比之下,韩国的工程师则受到法律限制,不能超出规定的时间留在办公室。这些法规对韩国半导体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三星电子在今年第三季度创下了8.87万亿韩元的研发投资记录,但这些投资的效率却受到了工作时间限制的影响。技术开发的延迟可能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危及韩国在存储半导体方面的领先地位。图: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劳动力改革挑战(图源:三星)此外...
美国政府的《CHIPS》法案自发布以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法案不仅展现了美国对半导体行业的重视,更意味着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深刻变化。近期,台积电、格芯等半导体巨头获得了来自美国政府的数十亿美元补贴,这一措施将极大推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并对全球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一、《CHIPS》法案背景与战略意义《CHIPS》法案(即《促进美国半导体制造的竞争法案》)是美国政府为增强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而出台的重大政策。法案通过提供超过5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旨在推动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创新、研发及生产能力建设。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也对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安全性提出了新挑战。该法案的发布背景源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在近年来暴露出的脆弱性。芯片短缺、供应链断裂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使得美国意识到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至关重要。通过该法案,美国不仅希望缩小与领先的半导体生产国家如台湾和韩国的差距,也期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二、台积电与格芯的补贴细节根据最新报道,台积电将获得美国政府提供的高达66亿美元的赠款补贴,以及最多50亿美元的特殊...
根据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Mathys&Squire的最新研究显示,近年来全球提交的半导体专利数量增加了22%,从2022-2023年的66416件到2023-2024年(截止至3月31日)的80892件。据悉,这一数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扩张和对基础半导体生产研发投资的增加。半导体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推动了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格局。因此,半导体专利的申请量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半导体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不仅体现在全球范围内,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一些科技强国和半导体产业发达的地区,如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其专利申请量增长尤为显著。这些地区在半导体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实力。从技术领域来看,半导体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方面。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是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各国政府为了提升本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半导体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提供了...
全球智能制造的进程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在借助人工智能推动工厂自动化升级。特斯拉、赛力斯等企业相继推出了人形机器人或计划,为智能制造注入了新动能。如今,小鹏汽车也加入这一趋势,在2024年小鹏AI科技日上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Iron。这一重达70公斤的AI人形机器人,集成了先进的视觉、感知和操控技术,彰显出小鹏在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入探索。一、技术规格与设计创新小鹏Iron采用仿人结构设计,高度为178厘米,重量为70公斤,具备62个自由度,赋予了其更高的灵活性和操控性。尽管自由度数量低于特斯拉的Optimus(约200多个自由度),但Iron在设计上更关注实用性与成本的平衡。这款机器人采用了由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作为“控制中心”,通过多模态AI技术模仿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进而协调手脚活动。其双手设计与人类手掌尺寸一致,拥有15个自由度,并具备触觉反馈功能,提供了拟人化的操控体验。这种创新性的设计,使Iron在实现人类复杂动作时更加高效,能够在多样化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作用。Iron的推出不仅体现了小鹏在智能硬件上的技术积累,还为未来将人工智能引入制造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在追求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现代生活中,可穿戴设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电池作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限制着设备的设计创新与用户体验的提升。频繁充电、电池寿命短、废弃物处理等问题,使得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疑虑。近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传来喜讯,他们成功开发出了一项名为“Power-over-Skin”的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利用人体自身产生的射频能量为可穿戴设备供电,有望彻底摆脱对电池的依赖,开启可穿戴设备的新纪元。一、技术原理与应用“Power-over-Skin”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人体自身产生的射频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人体内部的电磁活动,如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等。这些活动会产生微弱的射频信号,而“Power-over-Skin”技术正是通过特制的“接收器”来捕获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从而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图:卡内基梅隆大学“皮肤供电”技术实现1.53 mW功率传输这项技术的接收器设计独特,不仅具有电容性,能够轻松穿透衣物,实现与人体皮肤的紧密贴合,而且其体积小巧,未来甚至有望被集成到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更广泛的设备中,实现真正的无电池化。...
中国电视10月出货量385.5万台,75英寸成新焦点,海信、TCL引领增长潮,小米华为紧随其后。2024年10月,中国电视市场迎来了强劲复苏,出货量达到385.5万台,同比增长3.1%。这一增长不仅打破了自2月份以来的连续8个月的同比衰退趋势,也标志着市场已经逐步恢复活力。与此同时,环比增长也达到了20.8%,连续三个月实现增长,进一步显示出市场逐渐回暖的态势。特别是75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电视的销量显著增长,消费者对于更大、更高品质的视听体验需求不断攀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向前发展。一、市场出货量分析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2024年10月中国电视市场前八大传统主力品牌——海信、TCL、小米、创维、长虹、华为、康佳、海尔及其子品牌的出货总量达到了371.5万台,同比增长了6.0%。这一增幅明显高于整体市场的增长水平,表明这些领先品牌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合计市占率已达到96.4%。从这些品牌的表现来看,市场逐渐趋向集中,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图:连续13个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走势图二、品牌表现分析- 海信:作为市场的领头羊,海信以接近9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10月出货量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