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位于渤海湾畔的华电莱州大型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这一总装机容量达1000兆瓦的光伏储能项目,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滩涂光伏储能电站,其年发电量高达14.42亿千瓦时,约可满足5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标杆案例。 一、技术创新驱动高效运营 华电莱州项目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构建了高效、稳定的光储一体化系统。 1. PERC双面光伏组件 该项目安装了PERC(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双面光伏组件,这种组件能够通过吸收正面和背面的光线发电,综合效率提升约3%-5%。同时,组件抗盐雾腐蚀能力强,非常适合盐碱滩涂环境。 2. 高效储能系统 配套建设的200兆瓦/4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问题。储能系统可在光照充足时存储多余电能,在电网需求高峰期或光照不足时释放电能,确保了能源供给的平稳性。 3. 智慧化监测与运维 项目部署了先进的数字化监控与运维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发电效率、电池状态及环境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系统性能,大幅降低了运维成本。 图:华电莱州盐碱滩涂...
摩尔定律曾经是半导体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但随着制程工艺接近物理极限,芯片性能的提升正面临空前挑战。在此背景下,硅光子学技术(SiPh)的出现为行业注入了新的希望。而英伟达与台积电的合作,则将这一技术推向了行业焦点,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深入探讨硅光子学技术的突破、市场前景,以及其在缓解摩尔定律极限焦虑中的潜力。一、硅光子学技术的突破与核心优势 硅光子学技术利用硅基材料实现光子传输,以光子代替传统电子进行芯片内部通信,从而提升速度并降低功耗。这种技术具备显著优势: 1. 高速通信:光子通信的传输速度显著快于电子通信,可轻松实现每秒数百Gb的数据传输,适用于数据密集型应用。 2. 低功耗:光信号的能耗显著低于电信号,尤其在数据中心等高负载环境中表现尤为突出。 3. 更高带宽:硅光子学技术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并行传输,这对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台积电已在硅光子技术上取得多项突破。例如,其3纳米工艺结合硅光子技术,可在2025年推出支持1.6T高速传输的芯片。这一技术可有效解决数据中心和AI芯片在带宽和能效上的瓶颈问题。图:硅光子芯片结构示意图二、英伟达与台积电的合...
在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自动驾驶芯片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大脑”的核心,直接影响着自动驾驶系统的运算效率、实时反应能力和能效表现。2024年,现代汽车与三星电子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基于5纳米工艺的自动驾驶芯片。该合作不仅代表了两家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度融合,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能,标志着半导体与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紧密结合。一、合作背景与动机现代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布局始于多年前,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现代早在2022年便成立了“半导体战略室”,目标是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然而,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迭代和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时,现代汽车意识到单靠自身研发难以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便寻求强大的合作伙伴。三星电子凭借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领导地位,成为理想的合作伙伴。图:韩国现代汽车将与三星电子合作5nm自动驾驶芯片二、技术细节与市场前景本次合作的核心内容是利用三星电子的5纳米“SF5A”工艺技术进行自动驾驶芯片的生产。与传统工艺相比,5纳米工艺能够在更小的芯片面积内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极大提升芯片的计算能力和能...
印度在航天领域的最新举措吸引了全球关注。2024年12月,印度国家空间促进与授权中心(IN-SPACe)宣布启动自研卫星网络计划,联合30家企业建设地球观测卫星星座。此举旨在减少对外国数据的依赖,推动国家数据主权的实现,同时为本土航天产业注入活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地球观测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美元,覆盖电信、农业、气候监测等多个领域。 一、背景与战略动机 印度的卫星网络计划反映了其在航天自主化上的长期目标。当前,印度在地球观测数据方面对外国机构的依赖较高,如欧洲航天局(ESA)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这种依赖在国防、基础设施管理、精准农业等关键领域带来了潜在风险。通过自建卫星网络,印度希望强化国家战略自主权,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和自主控制。此外,这一计划旨在培育本土航天生态系统,推动私营企业深度参与,以增强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政府希望通过降低技术壁垒、激励企业创新,减少对外部技术与服务的长期依赖,为印度未来的空间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参与企业与技术要求 此次计划吸引了印度本土及国际资本支持的多家企业参与,包括谷歌投资的Pixxel、贝恩资本支持的SatSure,以及...
能源转型是全球关注的核心议题,而储能技术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12月31日,位于河北石家庄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试运行。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液态空气储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储能方式,它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为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峰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一、技术原理与创新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依赖空气液化与气化的物理过程,其核心在于高效的能量转换与储存: 1. 储能阶段 系统通过制冷机将空气冷却至零下170℃,使其转化为液态。液态空气的体积仅为气态空气的1/600,因此具有极高的储能密度。这个过程涉及制冷技术、热管理和能量回收的多层次协作。2. 放电阶段 液态空气被加热恢复为气态,体积急剧膨胀,推动膨胀机旋转以驱动发电机发电。这种能量释放过程充分利用了空气的物理特性,其储能密度是压缩空气储能的15-20倍,大幅提升了经济性与实用性。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凭借储能密度高、材料环保等优势,特别适合大规模储能需求,同时避免了电池储能所面临的资源稀缺和环境问题。二、应用实例与优势 位于河北石家庄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由河北建投储能技术有限...
2025年1月6日,深圳——昨日,华为数字能源通过其官号在线上召开了《2025智能光伏十大趋势发布会》。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Steven Zhou(周涛)携行业洞察与趋势预测发表主题演讲,全面解析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以“融合创新,智构未来,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为主题,发布会聚焦光储一体化技术、全场景构网、能源社区共享等创新趋势,展示了智能光伏技术在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整理的发布会精华内容。一、全球市场展望:光储一体化加速光伏主力化周涛在会上分享了华为结合咨询公司、国际组织、行业伙伴调研与建模分析所得的市场预测:- 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到2030年将超5400 GW,而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1500 GW。- 光储一体化方案加速光伏向主力电源转型,不仅实现稳定发电,还优化弱电网环境的能源稳定性。特别是“光风储发电机”的规模化商用与测试验证(如中国青海、沙特阿拉伯)将成为实现100%新能源可靠供电的关键。周涛指出,全球光伏产业正快速从“补充电”向“主力电”迈进,预计到2027年将全面实现转型。二、十大趋势:从芯到网的全面创新发布会亮点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