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与电气传动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于一体。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持续创新能力,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电能质量及工业传动等多个关键领域构建起全面产品体系,已发展成为中国新能源装备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多元产品布局,赋能清洁能源全链路禾望电气以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为核心,打造出覆盖多个产业场景的产品矩阵:一、新能源发电领域风力发电产品:涵盖750kW至30MW各功率段的风电变流器及配套电控系统,满足主流风电机型需求;光伏发电产品:包括5kW至3.125MW光伏逆变器及箱变一体机,适配多种场景的太阳能接入需求。二、储能解决方案公司提供130kW至3.45MW的储能变流器(PCS)与1MW至6.9MW变流升压一体机,同时配套EMS、离网控制器等智能系统,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及微电网场景,助力构建高效能量调度体系。三、氢能与电源系统在制氢领域,禾望提供500kW至20MW IGBT制氢电源及智能化管理系统,适用于并网型和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制氢方案,为绿色氢能发展提供关键设备支持。四、电能质量提升公司推出1Mva...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背景下,人形机器人的问世正逐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人形机器人的双足行走、五指灵巧手等设计使其能在人类工作环境中无缝协作,无需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例如,韩国 HDKSOE 造船厂引入的人形机器人可在狭窄船舱内完成焊接和维修任务,解决了传统机械臂难以覆盖的空间限制。中国优必选的 Walker S1 机器人通过群体智能技术,在汽车工厂实现多场景协同作业,搬运速度提升 25%,质检准确率超 99%。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3.8万台。随着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本土化,人形机器人成本持续下降。宇树 G1 机器人价格仅 9.9 万元,单台替代一名工人的投资回收期约 1.2 年;特斯拉计划将 Optimus 成本降至 2 万美元,接近中小企业承受范围。长期来看,机器人 24 小时作业、零福利成本的特性可显著降低人力依赖,如特斯拉上海工厂若全面部署 Optimus,年人力成本可节省超 10 亿元。技术驱动:具身智能加速机器人自主演化伴随以ChatGPT为代表的...
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汽车产业始终站在技术革新的前沿。2025年6月7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与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引入搭载全域全身视觉语言动作模型(GOVLA)的通用智能机器人 AlphaBot 2(“爱宝”)。这标志着国产具身大模型首次在汽车制造全流程中落地验证,开启了全天候智能作业的新阶段。一、技术突破:从模型到生产线的落地智平方自研的 GOVLA 模型具备出色的环境理解、全身协同操作及复杂任务推理能力,为 AlphaBot 2 在汽车工厂多场景作业提供支撑。在上下料环节,AlphaBot 2能在10秒内完成搬运、姿态调整与精准放置,效率较人工提升约30%,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在物流拖拽场景中,机器人借助全域感知和路径规划系统,实现动态避障,实际测试中规避98%的潜在碰撞,料车转运效率提升25%。此外,AlphaBot 2可自主完成车门质检与保护布贴附等高精度作业。数据显示,其检测准确率达99.7%,贴布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大幅降低了次品率。图:智平方机器人进驻东风柳汽工厂二、破解传统制造痛点传统汽车总装车间严重依赖人工,工人需频繁弯腰、搬运,劳动强...
2025年6月13日,国内飞行汽车首次无线通信性能测试圆满完成。这一里程碑不仅代表技术的重大突破,更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及半导体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随着全球加速布局低空立体交通,飞行汽车的通信系统将成为未来城市空中出行安全与效率的核心支撑。一、技术突破:通信能力全面验证飞行汽车的无线通信系统可类比于人体的神经网络,其稳定性直接关系飞行安全。此次测试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与小鹏汇天联合完成,聚焦解决飞行汽车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稳定性难题。在城市低空环境中,无线信号干扰频繁,飞行汽车需在嘈杂的“电磁集市”中识别并处理关键信息,且其结构和材料亦对天线辐射造成干扰。针对这些挑战,测试团队完成了以下四项关键测试:1. 整机天线无源性能测试:评估天线在不同姿态下的辐射特性与增益;2. 整机天线有源性能测试:在系统级联通环境下测试天线的协同通信性能;3. 通信系统信号共存测试:模拟多种信号共存场景,检测信号处理与抗串扰能力;4. 接收灵敏度恶化测试:验证系统在干扰条件下接收指令的最低灵敏阈值。测试涵盖4G、5G、Wi-Fi、蓝牙、GNSS等多种通信制式,覆盖飞行汽车正置与倒置两种状态,确保其...
在2025年AMD “Advancing AI”活动上,CEO苏姿丰做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预测:全球AI数据中心加速器市场将在三年内从7100万美元暴涨至5000亿美元。这一预测不仅反映出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趋势,也揭示出AMD在新一轮算力革命中的战略雄心与底气所在。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算力需求、技术布局、市场竞争与挑战等方面深入分析AMD如何把握这一时代红利。一、AI推动算力需求暴增1.模型迭代引爆计算力需求过去五年,AI模型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从2018年Google BERT的3.4亿参数,一路飙升至2023年OpenAI GPT-4的数万亿参数。这种增长意味着训练一个大型模型所需的算力,远超传统服务器CPU所能承载,GPU与AI加速器成为主力军。例如,GPT-3训练一次所需的浮点运算达到3640 PF-days,若使用MI300X等高端GPU集群,可显著降低训练时间与能耗。2.多场景渗透加速AI普及AI的应用场景正从“中心”走向“边缘”。在云端,ChatGPT、Copilot等大模型推理服务持续爆发;在终端与边缘侧,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智慧工厂、医疗影像分析等对实时推理的需求愈...
你是否曾想过,只需躺在床垫上,便能自动记录心率、呼吸、体动次数,甚至识别打鼾或睡眠暂停,整个过程中无需手动启动、无需佩戴设备、无需下载APP?这是深圳市中物联传感技术研究中心(简称深传感)研发的AI床垫已经实现的目标。“我们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AI式健康检测’,用户只需要和平时一样,自然地躺在床上,自然地睡觉,系统便会自动运行、自动采集、自动分析,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在接受中国出海半导体网专访时,中心主任段立新先生这样总结他们的研发初衷。这款看似普通的床垫,其实是一整套嵌入AI算法与传感技术的复杂系统平台,不仅能感知人体生命体征变化,还能与空气质量调控、康养管理、智慧家居等多个系统实现联动,为健康生活建立一个“无意识触发”的感知底座。一、无需人为干预,一躺即启的“真AI”体验场景采访当天,我们走进了位于深圳宝安的深传感体验办公室。在展示厅中,段主任请我们体验了几款最新版本的AI床垫。与普通床垫外观无异,但在躺上去的几十秒内,我们便感受到了AI床垫开始了量身定制的全身按摩,与此同时,在房顶的投影屏(该显示主要用于展厅体验)上看到了自己的心跳节律、呼吸频率与体动次数等信息自动呈现。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