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一直备受关注。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出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确保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规划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将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以及促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性。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这一领域吸引了众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及初创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大加速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的步伐,有效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这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产业规模方面: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体系越来越全面,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相关预测,从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大约3985亿元增长至约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5.6%。在203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会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过4500家,约占全球总数的七分之一。这些企业在芯片、算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逐渐成为行业焦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为我们深入剖析了这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本报告旨在对上述报告进行详细分析,从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市场潜力挖掘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行业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见解,助力大家更好地把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洞察其未来走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新探索中快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创新性与影响力的重要分支,它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变分自编码器(VAE)以及 Transformer 等核心技术,通过学习大量数据中的模式与规律,能够创造性地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在内容创作领域,它能撰写各类文本、绘制精美图像、创作动听音乐;在创意设计方面,可助力产品与广告设计;影视娱乐产业中,从特效制作到剧情创作都有其身影;医疗领域里,医学影像生成与药物研发也能借助它来推进。一、起源与早期探索(20 世纪 50 年代 - 70 年代)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的诞生:1952 年,Ar...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指出,汽车后市场中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类型有车企、经销商、独立第三方门店、具备后市场业务的零部件品牌、非主营车载业务的消费品门店等。特斯拉率先引入了直营售后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售后服务渠道。这种模式下,车企直接投资并运营服务中心,负责车辆的售后服务。特斯拉的售后服务体系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实体服务中心、自营钣喷中心、虚拟服务中心和400客户服务。特斯拉的创新服务模式与传统售后服务不同,特斯拉在接到车主的需求后,首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沟通,以诊断车辆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不必要的面对面接触。此外,特斯拉对售后专员和维修师傅的考核标准仅基于客户满意度,避免了传统售后服务中常见的产品推销现象,从而提升了客户体验。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在直营模式下,车企越来越重视线上渠道的建设。官网和App/小程序是主要的线上服务平台。官网提供资讯推送、在线购车(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服务等;而App和小程序则进一步为车主提供了购买汽车用品、预约维保或道路救援、改装升级等一系列服务。图:部分主流车企销售模式调整动作及经销商管理模式新能源品牌的适应性新能源品...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汽车用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3.45 亿辆。众多车主对汽车用品的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消费基础。比如,2023 年中国压缩机车载冰箱销售规模达 415 万台,天猫平台 2024 年车载电饭锅销量年增速达到 1400%。根据《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分析》,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发展,汽车用品市场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装饰品,还扩展到了各种智能化汽车产品。在这一背景下,车载用品的范围持续扩大,出现了许多新型品类:一方面,由于汽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汽车用品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充电设备、充电桩、车底防护板以及车用摄像头保护盖等。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创新的产品,例如车用吸尘器、车载灶台、车载麦克风、车载AR眼镜以及充放电一体机等。这些新衍生的汽车用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反映了现代车主对于便捷性、娱乐性和实用性的追求。装饰类车主对车辆个性化、美观性的追求,使香薰车挂、车身贴纸、玩偶、遮阳伞等产品备受欢迎。95 后等年轻车主...
根据《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汽车改装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但当前供应端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汽车改装主要分为定制改装、授权改装和消费型改装。据相关报告,2023年全球汽车改装市场价值为577.3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期间将以3.4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32亿美元。中国作为汽车保有量大国,其汽车改装市场也在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者对汽车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汽车改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服务商的改装水平来看,以汽车音响为例,在一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消费水平和审美鉴赏水平相对较高汽车音响改装技术也更为成熟,会使用知名的中高档器材甚至发烧级和HI-NED级系统,但在中小成熟汽车音响的改装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适用国产中低端器材。汽车改装需求情况《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指出,90后和00后改装需求最高且不同年龄段车主群体的改装偏好差别较大。比如,25-30 岁: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刚步入社会不久,经济实力相对有限,但对个性化和潮流的追求强烈,通常会选择一些入门级的外观改装,如车身贴膜、改色,更换轮毂、加装尾翼等...
根据《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可以观察到汽车后市场中的三个显著趋势:首先,消费主体发生了转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决策群体从单一的车主扩展到了车主的家庭成员;二是90后车主的比例有所上升;三是女性车主的数量也在增加。其次,车企及其他相关企业越来越重视车友会和汽车俱乐部的角色,致力于提供更为多样化、个性化,并且贴近车主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务。这些举措旨在激发车主的潜在价值,增强用户粘性,最终实现向其他增值服务的有效引流与转化。最后,后市场的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多样,包括汽车赛事、老爷车聚会以及汽车文化空间等新兴活动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后市场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服务终端现状及趋势服务业务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维修保养,汽车美容、改装等业务也有一定发展。整体汽车美容需求有所下降,但车衣膜等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加,2023 年中国车衣膜市场规模约 448 万卷。竞争主体多元化:车企直营门店:以提高 “车主保持率” 和 “车主活跃度” 为目标,提供上门维修、组织车主活动等多元化服务来增强用户体验。线上渠道重要性凸显:“互联网原住民” 成为车主群体重要组成部分,车后用户线上渠道使用比例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