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新型大孔径 MEMS 调制器的问世,为高速、节能的光通信系统带来了新的曙光。传统的 MEMS 光学调制器在性能上存在诸多局限。以基于微镜的调制器为例,其往往只能在较低频率下工作,难以满足现代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而光栅调制器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面临着弯曲变形和光学效率不理想的问题。此外,对于高功率光通信系统至关重要的大孔径,也因机械限制难以实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光通信系统的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创新性方案。他们研发的新型 MEMS 光栅调制器,集成了可调谐正弦光栅与宽边约束连续带,成功实现了 3030mm 的大孔径。这一尺寸突破意义重大,为高功率光信号的传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款调制器的光学效率高达 90%,动态调制对比度超过 95%,在自由空间光通信和遥感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高光学效率意味着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更低,能够确保信号的完整性,实现更稳定、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其出色的调制对比度则可以有效区分信号的 “0” 和 “...
2020-2022年的全球半导体短缺,芯片战争随之开战,暴露出供应链过度集中的风险。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之一,在这场危机中深受其害,但也因此开启了从“买家”到“玩家”的转型。2025年,随着古吉拉特邦和卡纳塔克邦的晶圆厂陆续投产,印度正以成熟制程、封装测试和设计服务为突破口,试图在亚洲半导体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印度半导体的三大优势人才红利:从“硅谷码农”到“芯片工程师”印度每年培养超过150万工程师,其中数千人已活跃于国际半导体公司的研发部门。塔塔集团与台湾Powerchip的合作、ISMC与以色列Tower Semiconductor的合资项目,均依赖本土人才储备。印度理工学院(IIT)新设的半导体工程课程,则进一步将IT优势向硬件领域延伸。成本与地缘的双重吸引力相较于台湾和韩国的高成本,印度劳动力成本仅为前者的30%-40%。此外,在美中科技博弈的背景下,印度凭借民主政体和与西方的战略合作,成为跨国企业的“避险选择”。美光27.5亿美元的封装厂、Vedanta-Foxconn的195亿美元晶圆厂项目,均体现了这一逻辑。内需市场的强力驱动印度政府推动的“国防自主化”和“电动汽...
近期,AMD(超威半导体)发布了高于预期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出其核心业务仍具韧性。但公司同时警告称,受到出口限制影响,全年营收预计将减少高达15亿美元。根据AMD公布的财报,截至3月29日的这一季度,公司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96美元,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0.94美元;营收达74.4亿美元,同样高于市场预期的71.3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6%。净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1.23亿美元跃升至7.09亿美元,每股收益从0.07美元增长至0.44美元。在财报电话会上,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表示,公司之所以能实现超预期的财务表现,主要得益于数据中心业务的强劲增长,尽管AI芯片出口限制对公司运营带来一定压力。苏指出,美国政府对先进AI芯片的出口限制已对公司造成8000万美元的直接成本,并预计在当前季度将进一步造成约7亿美元的营收损失。从全年看,AMD预计因此将损失高达15亿美元的潜在营收,主要受影响的是其Instinct MI300X系列GPU对中国市场的出货。尽管面临挑战,苏姿丰在电话会议中强调:“我们的领先产品组合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能,这将有力对冲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的不确定...
据SEMI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到675亿美元,同比增长3.8%,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行业的复杂局势。一方面,整体半导体市场的复苏以及HPC、HBM制造对先进材料需求的增加,为材料市场注入增长动力,像CMP化学机械抛光、光刻胶等细分领域因先进制程工艺复杂度和步骤数量提升而实现两位数增长;另一方面,硅材料却因需求疲软、过剩库存处理导致收入下滑7.1%。地域上,除日本外其他市场均呈正增长态势。675亿美元的规模虽实现增长,但仍低于2022年高点,这一市场正站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十字路口,其未来走向牵动着整个半导体产业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的脉搏,在技术创新浪潮、市场竞争博弈以及地缘政治影响等诸多因素交织下,它将何去何从,值得深入剖析与探讨。图: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情况一、增长原因剖析市场复苏带动:整体半导体市场的复苏是推动材料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宛如经历寒冬后迎来暖春,展现出显著的复苏态势。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实现19.1%的增长,市场规模高达6280亿美元,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正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引擎。而作为支撑AI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AI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凭借其庞大的数字经济体系、政策支持以及日渐成熟的本土科技生态,正迅速成长为全球AI芯片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近日接受CNBC采访时的发言,将这一话题推至风口浪尖。他警告称,美国企业若缺席中国市场,将面临重大的经济与战略损失。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产业、政策、技术及全球化格局等角度,系统剖析黄仁勋言论背后的深层逻辑。一、中国AI芯片市场价值不容低估在采访中,黄仁勋指出,中国AI芯片市场未来几年有望达到500亿美元的规模。这一预测并非凭空而来。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与TrendForce的多项报告,中国在AI加速器市场(包括GPU、ASIC、FPGA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至2027年整体AI芯片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美元,涵盖数据中心、边缘计算、智能终端等多个领域。英伟达2023财年(截至2024年1月)年报显示,其营收中约五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尽管受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影响,该比例有所下降,但中国仍是英伟达最...
近年来,中国国内各类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赛事层出不穷,前有2025北京亦庄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有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江苏无锡)。从高校学术竞赛到产业级对抗赛,从地方政府主办的“智能机器人大赛”到国际化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预热活动,都在快速聚拢社会目光。这背后折射出怎样的行业信号?对产业生态、技术路线、资本布局、人才培养以及政策环境又将带来何种深远影响?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结合“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一焦点事件,从六大维度深入剖析,探寻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未来风向与新机遇。图: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一、技术迭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 体育竞技赋予机器人“战场”级别的考验:在耐力、速度、平衡、智能决策等多维度同时施压下,传统实验室环境中的控制算法、传感方案、动力系统,都要面对更大强度和更高复杂度的真实对抗。以本届运动会的“100 米短跑”“马拉松”“障碍赛”为例,每一项赛事都对机器人的高功率输出、能量管理、运动规划提出了更严苛的指标检验: 1. 感知融合与决策:机器人需在动态环境中实时避障、调整姿态,考验多传感器融合(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