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回顾:自动驾驶的极限挑战3月29日晚上,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车辆起火,驾驶员及乘客共计三人,全部不幸遇难。痛定思痛!事故引发了关于自动驾驶系统(NOA)、电池安全性以及车辆设计的广泛讨论。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行业热点,似乎都要集体降降温,停下脚步,好好思考一下,面对生命安全,行业还有哪些更紧急更优先的事情要做!小米在今天(4月1日)提供了事故时间线,显示NOA在事故前曾发出多次预警,但驾驶员仅在0.4秒前接管,未能成功避险。这一细节也暴露了智能驾驶系统与人类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交互难题。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二、NOA系统的不足:预警机制与人机交互优化NOA系统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让驾驶员在关键时刻及时接管车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极氪科技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单枪峰值功率高达1.2MW的全液冷超快充电桩。这一创新不仅代表了充电技术的新高度,也引发了行业对超快充未来的广泛关注。那么,这项技术是否真能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它将如何影响行业竞争格局?本文,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尝试从技术突破、行业竞争、市场布局及未来趋势等角度展开深度分析。图:极氪科技关海涛发文表示二季度将正式首发单枪峰值功率全球第一的1.2MW全液冷充电桩一、技术突破:单枪兆瓦级超快充的实现极氪1.2MW全液冷充电桩的最大技术亮点,在于其全球领先的单枪峰值功率。这一突破依赖于高效的液冷散热系统,能够有效抑制高功率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保障充电设备的稳定运行。根据极氪官方数据,该充电桩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超快充目标,大幅缩短充电时间。然而,兆瓦级超快充的实现面临多重挑战,尤其是高电流带来的发热和损耗问题。传统风冷散热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功率充电需求,而极氪采用的液冷技术,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带走热量,确保充电设备在高功率运行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此外,极氪的这项技术还结合了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可实时调控充电参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工程师都致力于研发能模仿生物系统功能的硬件设备,像模拟突触、人类皮肤和神经的功能等。其中,人造神经的研发备受关注,它旨在模仿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神经的作用,在受损神经修复、脑机接口、高精度传感器以及其他先进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要设计出能在生物兼容频率下工作,并且真实模拟神经功能的系统,难度不小。最近,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研发出一种全新的高频人造神经,其独特的设计能优化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对信号的响应速度极快,还能保存与电荷相关的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学》杂志上,这种受神经启发的系统,是基于均匀集成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制成的。研究团队成员王仕杰、王宜昌等人在论文中提到,“N型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有望成为人造神经的基础元件,因为它在正电位触发下的增强行为,和生物细胞的特性很相似。但这类器件存在离子和电子传输、存储性能较弱的问题,这导致它在易失性和非易失性方面的表现不佳,尤其是响应速度较慢。为此,我们研制出了基于均匀集成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高频人造神经。”图:基于 n 型 sv-OECT ...
援引WCCFTECH的消息,紫光闪存近日推出的产品在性能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以其 PCIe 5.0 固态硬盘为例,如 UNIS SSD S5 和 S5 Ultra 系列,基本型 S5 的连续读取速度飙升至 14.9GB /秒,连续写入速度也达到 12.9GB /秒。这一速度数据超越了三星 9100 PRO 的 14.8GB /秒以及 Crucial T705 的 14.5GB /秒 ,在主流 PCIe 5.0 固态硬盘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速度方面的佼佼者。这种卓越的速度性能使得紫光闪存在应对诸如大型文件快速传输、复杂数据处理以及高负载运算等任务时,展现出强大的实力。UNIS SSD S5 Ultra 在技术层面也毫不逊色。它配备 PCIe Gen5X4 通道,并采用先进的 6nm 主控,这一主控极大地提升了运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同时,2TB 和 4TB 版本分别配备 2GB 和 4GB 独立缓存,为数据的快速读写构建了高速的数据暂存空间。在当下对存储速度和处理能力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中,如 AI PC 运算、专业内容创作等,S5 Ultra 能够凭借其技术优势,高效辅助运算,大幅提升工作...
近年来,具身智能(Embodied AI)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趋势之一,其在工业制造、服务机器人、特殊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资本的持续涌入,行业热度持续攀升。近日,千寻智能宣布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成为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又一明星企业。这一轮融资由阿美风险投资旗下的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等资本跟投,使该公司累计融资额突破7亿元。在高盛预测的2035年3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6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背景下,资本的加持能否真正加速产业突破?清华背景的技术团队能否成为撬动市场的关键变量?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资本、技术、市场及商业化路径四个维度深入解析。资本加速布局:具身智能迎来黄金期?千寻智能自2024年2月成立以来,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完成四轮融资,背后离不开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的长期看好。这不仅是单一企业的现象,而是整个行业的趋势。高盛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35年出货量将达到140万台,主要受AI技术进步、硬件成本下降以及工业和服务业对自动化需求增长的推动。根据PitchBook数据,20...
2025年3月30日,江苏昆山——德加能源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极安”固态电池,并宣布成立固态电池研究院。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德加能源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电池解决方案。一、技术突破:超共形界面技术引领固态电池革新德加能源的“极安”固态电池采用独创的超共形界面技术,实现了3分钟内充电至100%的突破性表现,同时在-40℃极寒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过90%。这一突破解决了传统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大幅衰减的问题,为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等领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源支持。在安全性方面,该电池表现卓越。在9.8V电池组遭受大型切割机切角测试后,仍不燃不爆,并能持续驱动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正常运行,展现出极高的安全性。这一特性使其在高安全需求领域,如新能源储能系统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德加能源固态电池量产发布仪式二、产业布局:昆山打造固态电池创新高地自2022年6月落户江苏昆山以来,德加能源持续加大对新型电池电解质技术的研发投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设备等前沿科技领域。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