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戒指或将爆火2024,成为继智能手表(手环)后,又一热门智能穿戴产品。近日据媒体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在2月底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上发布首款智能可穿戴戒指,三星在一份声明中指出,Galaxy Ring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持,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无缝的体验。1月份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Galaxy S24智能手机系列发布会上,三星曾预告过这一产品,Galaxy Ring预计将于2024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图:三星发布首款智能戒指产品Galaxy Ring此外,三星表示,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参观者还将看到Galaxy Watch6系列的新健康功能。如今,健康追踪已成为智能手机和手表的一个关键卖点,可穿戴设备的兴起是监测健康的一种特殊而贴心的方式,整天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可以不间断地提供信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佩戴手表,他们可能会觉得手表很重或很不方便。而智能戒指则很轻巧,更容易全天24小时佩戴,是提供最广泛健康监测的绝佳方式。三星发布Galaxy Ring的消息引起了业内关注,随后又有报道称苹果也在积极加入战局,正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智能戒指。苹果跟进,加速智能戒指Apple R...
近日,北加州法院正式受理一项由Hagens Berman代表的拟议集体提起的集体诉讼,指控苹果公司在云存储市场上通过制造不公平条件,以确保iCloud仍然是其设备的主要云存储选择。这一起诉反映了对于科技巨头在数字领域中滥用市场地位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对云服务竞争公平性的广泛关注。根据Bloomberg Law的报道,这项诉讼主要指控苹果对其他云提供商可以托管的文件类型施加了“精细的技术限制”,使得只有iCloud能够为苹果设备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存储。在这一技术限制下,用户虽然可以选择将某些文件存储在非苹果云存储提供商处,但对于一些关键数据,如应用数据和设备设置等,只有iCloud有权托管。该诉讼认为,这种技术限制不仅限制了用户在云存储选择上的自由,还让苹果能够在没有“任何对iCloud主导地位的真正威胁”的情况下收取更高的费用。这被指控是一种垄断行为,目的是扼杀竞争,从而维护iCloud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图:苹果遭集体诉讼,iCloud被指控垄断云存储市场Bloomberg Law指出,这项集体诉讼预计将覆盖美国数千万客户。尽管iPhone和iPad用户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选择将文件存...
来自二月底的消息,日本半导体大厂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于其官方网站宣布取消对法国半导体企业Sequans Communications的收购案,并中止对Sequans的TOB(股票公开买卖)。消息一出,Sequans股价暴跌近65%。根据瑞萨发布的新闻稿,取消收购主要原因是Sequans的收购将导致原先未预料到的税负负担。瑞萨原定以每股普通股0.7575美元、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3.03美元(1股ADS相当于4股普通股)的价格收购Sequans已发行的所有普通股,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前提是获得法国企业劳资委员会和当地税务监管部门的批准。图:瑞萨电子宣布终止收购法国芯片公司Sequans在此次取消收购中,Sequans的股价闻讯暴跌近65%,根据MoneyDJ XQ全球赢家系统报价,Sequans在美国挂牌的股价于2月23日收报0.90美元,创2011年4月以来的历史新低。瑞萨在2023年8月宣布与Sequans签署基本合意书,计划通过TOB的方式进行收购。然而,于2月15日,瑞萨收到日本国税厅通知,指出如果收购Sequans,将成为所得...
近日报道,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2024年2月4日—2月17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经营者成功完成对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股权的回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次交易将在技术、市场、产业等多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图:华为联合成都高新收购鼎桥通信无条件获批交易概况与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表》,华为与成都高投集团等经营者将共同收购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在此之前,华为和诺基亚共同持有鼎桥通信100%股权,其中华为持股49%。交易完成后,华为、成都高投集团等将通过设立的持股公司合计持有鼎桥通信100%股权,实现共同控制。收购背景与意义鼎桥通信是一家专注于5G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随着5G技术的蓬勃发展,鼎桥通信在通信行业的地位逐渐凸显。华为作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此次收购可视为顺应科技趋势,布局未来市场的战略举措。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鼎桥通信在资本、业务和市场三个层面将迎来重大变革。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与华为深度融合,借助华为的品牌和市场渠道,鼎桥将有望在通信行业中扮演...
近日,韩国浦项大学宣称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新开发的电池技术一次充电即可使汽车行驶达到4000公里。这一消息引起了业内的巨大轰动,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或将迎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然而,随着这一宣布,一些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一些观点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噱头,指出早在2012年,武汉大学就曾发布过类似的消息,宣称新电池技术有望将电池扩容10倍。时间过去数十年,但是更新的消息鲜有闻之,可能是因为一项新技术从理论突破到实现量产是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有可能,仅仅是一个噱头。正因如此,一些人对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也提出了疑虑。图:韩国新电池技术:一次充电,4000公里?!电动汽车一直被视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目前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电池寿命和续航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长途驾驶而言,续航能力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电池续航仅为100公里,将无法满足长途需求,因为每100公里就需进行一次充电。这不仅仅增加了行驶的时间,同时也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硅负极材料技术在这一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提高电池容量和充放电性能,可以有效改善电动汽车的续航表现。早在三年前,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生产着80%的电视机、电脑、手机、便携式游戏机等,对芯片的需求巨大。这些芯片被制造成各种电子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以高出口量推动着全球市场。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整理众多权威媒体消息,为您解读当前中国芯片的现状和机遇。崭新时代,中国芯片正蓄势待发中国出海半导体网通过多方数据收集了解到,2023年中国进口芯片4795亿片,进口总额3495亿元。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收入将达到5213亿元,这意味着3495亿元的进口额,相当于全球约67%的晶圆,这些晶圆在中国生产后又进口到中国,约占全球晶圆总量的三分之一。但中国进口量大,出口量也大,多年来一直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芯片2117亿片,出口额高达1360亿元。与全球5213亿元的市场规模相比,2023年中国芯片出口还占全球芯片市场的26%左右。虽然中国67%的芯片是进口的,但实际上中国市场上芯片的最终消费量并不与所有这些芯片相对应。大量芯片将转化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例如,在富士康组装的 iPhone 需要进口大量芯片,最终制造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