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美国《财富》杂志、英国路透社等报道称,在近期纽约沃尔夫研究公司主办的汽车会议上,众多汽车业巨头的首席执行官纷纷表示,美欧主要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削减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中国汽车品牌在墨西哥市场的异军突起,使得其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这一趋势让西方汽车制造商意识到,他们不仅需要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还必须提高利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斯特兰蒂斯集团和雷诺等公司致力于开发更经济实惠的电动汽车。与此同时,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和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也提出了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的可能性,以共同应对挑战。中国车企之所以能够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成本优势,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掌控了整个电池供应链。电池成本通常占新电动汽车价格的四成左右,而中国制造商在这一关键环节的优势,使得他们的电动汽车更具价格竞争力。此外,中国汽车在墨西哥的销量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2022 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墨西哥的销量同比增长 63%,市场占有率达到 19.5%,较 2019 年增长了近 13 个百分点。福特等美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车企的崛起表示出高度关注...
不久前,我们报道了2023年半导体公司销售排名Top25,备受行业关注。根据Companies market cap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半导体市值排名Top10新鲜出炉了。这一排名不仅展示了各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实力,也反映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格局。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份榜单背后的故事。首先,从市值的角度来看,英伟达以惊人的20560亿美元高居榜首,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成为半导体行业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其他公司,而且几乎是第二名的三倍,与排名2到5名企业市值总和也相差无几。这充分彰显了英伟达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领先地位。英伟达的市值在近年来持续攀升,今年更是创下了多项记录,包括成为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以及2万亿美元的半导体公司。这一成就不仅是对英伟达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的肯定,也反映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紧随其后的是台积电,作为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其市值虽然不及英伟达,但也相当可观。博通、阿斯麦、三星电子、超威半导体、英特尔、高通、应用材料和德州仪器等公司则分别排在3到10位,这些公司都是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各自在特定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
近期,山东高速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宣布氢能源汽车将享受免费通行的待遇,这一举措凸显了氢作为一种完全清洁能源的优势。而马斯克也从技术和现状评论了氢能源汽车,认为不如电动汽车来得经济实惠。各位看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回答之前,您也可以看看对于这个事情的分析。氢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唯一产物是水,甚至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水也可以直接饮用,因为它经过了高温燃烧的净化过程。在氢能源领域,日本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申请了众多与汽车相关的专利。然而,马斯克在最近的新能源交流会上提出了他对氢能源的看法。他指出,氢能源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氢的制造和存储。通过电解水制造氢需要大量的电能,而每公斤氢气所能提供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与之相比,同样的电能可以让电动汽车行驶更远的距离。此外,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呼声日益高涨,其蓄电能力进一步提升,未来充电一小时行驶 1000 公里的目标有望实现。氢能源的利弊并存。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氢能源具有许多潜在的好处。首先,它对环境友好,因为燃烧氢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其次,氢的高能量密度使其在储存和运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
近日,中科院宣布了一项令全球瞩目的重大科技突破——成功研发出400瓦时/千克的固态电池,并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突破600瓦时/千克的技术瓶颈,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陈军表示:“让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仅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也让人们看到了电车取代油车的必然性。图:中科院一到两年内将突破600wh/kg的固态电池当前,电动汽车虽然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充电速度慢、快充对电池的损害、续航能力不足以及起火风险等,都是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制约了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然而,固态电池的出现,有望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相较于传统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中科院此次研发的400瓦时/千克固态电池,其性能已经超越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液态电池,为电动汽车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首先,固态电池的快速充电速度将极大地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据中科院的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新型固态电池几分钟...
全球便携储能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只要企业能够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球便携储能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发展,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惊人的882亿元。这一数字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2022-202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预测首先,从需求层面来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户外活动、应急备灾等场景的增多,人们对便携储能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户外活动领域,随着露营、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的流行,人们对能够提供持续电力供应的便携储能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其次,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便携储能设备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方面,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便携储能设备的容量和能量密度不断增大,使得设备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另一方面,充电技术的创新也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使得用户能够更快速地充满设备。此外,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为便携储能市场带来了机遇。随着各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对高品质、高性能的便携储能设备的...
当地时间2024年3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紧急通知,表示计划从即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BEVs)进行海关登记。此举是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的关键步骤。如果最终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接受了所谓“不公平补贴”,欧盟将考虑对这些已登记在册的进口车辆征收“追溯性关税”。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发布的通知文件,此次海关登记的对象主要是自2024年3月5日起,从中国进口到欧盟的9座及以下、仅由一个或多个电机驱动的新型电池电动汽车。摩托车产品并未列入此次调查范围。通知还详细指出,欧盟委员会已掌握“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电动汽车正接受补贴。尽管通知中并未具体列出补贴的详细情况,但文件提到,自2023年10月调查启动以来,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具体而言,据欧盟委员会统计,在调查启动后的几个月内,中国电动汽车的月均进口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这一增长趋势引发了欧盟委员会的担忧,他们认为,如果这种增长势头持续,欧盟本土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可能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欧盟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实施海关登记措施,以便在调查结束后,如果需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