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自研芯片成为科技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赛道。继华为、小米等企业相继发力自研芯片后,联想也悄然入局,凭借一款应用于 Yoga Pad Pro 2-in-1 可转换设备的定制 SoC,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款代号为 “SS1101” 的芯片,基于 Arm64-v8a ISA 架构,采用独特的 10 核(2+2+3+3)布局。该架构设计充分发挥了不同核心的性能优势,其中两颗核心主频高达 3.29GHz,负责处理高负载计算任务;另外三组核心则以 2.83GHz、1.9GHz 和 1.71GHz 的频率,灵活应对各类复杂的多任务处理需求。在图形处理方面,“SS1101” 配备 Arm Immortalis G720 GPU,该 GPU 同样应用于联发科 Dimensity 9300 和 8400 SoCs,具备出色的图形渲染能力,能够为设备带来流畅的视觉体验。制造工艺上,“SS1101” 由台积电 5nm 工艺打造,这一先进制程不仅有效提升了芯片的性能,也进一步优化了能耗表现。联想此次自研芯片的举动,与其产品布局和市场战略紧密相关。Yoga Pad Pro 系...
据市场调查,2024年全球碳化硅(SiC)衬底市场收入同比下降9%,降至10.4亿美元。从市场需求端分析,2024年汽车和工业领域需求的减弱是碳化硅衬底出货量增长放缓的关键原因之一。在汽车行业,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2024年部分地区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补贴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增速有所回落。而碳化硅衬底在新能源汽车的逆变器等关键部件中有着重要应用,汽车产量的波动直接影响了碳化硅衬底的需求。工业领域同样如此,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工业企业在设备升级和扩张方面更为谨慎,对碳化硅衬底相关的电力电子设备采购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碳化硅衬底的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对碳化硅衬底的全球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碳化硅市场前景逐渐被看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众多新进入者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价格竞争策略。这种价格战使得碳化硅衬底产品价格急剧下滑,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即使出货量有一定增长,整体收入也难以维持以往水平。以一些中小企业为例,它们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上不及行业头部企业,只能依靠低价吸引客户,进一步拉低了市场平均价...
公司概况雅特力科技是一家专注于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成立于2016年。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的嵌入式控制器产品。凭借先进的模拟设计技术,雅特力科技的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智能设备和网络系统的核心部件。公司不仅注重产品的技术性能,还通过创新的设计思维和丰富的开发资源,为客户提供了高弹性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主营业务雅特力科技的主营业务集中在32位微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网络设备、智能硬件、工业控制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公司提供的产品不仅包括高性能的微控制器芯片,还涵盖了完整的开发套件和开发工具,如开发板、编程器、调试器等。此外,雅特力科技还提供硬件与数据库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优化产品设计,加快研发进程,缩短上市时间。图:雅特力AT32F455/456/457系列主营产品雅特力科技的产品线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系列,主要产品包括:AT32F415系列:超值型ARM® Cortex®-M4微控制器,CPU主频高达150MHz,支持最高256KB闪存存储器(Flash)及32KB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该系列集成了丰富的...
根据《2024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汽车产业链赛道各有聚焦,其发展身位也有差距。并指出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演进阶段: 1.0 信息化阶段:业务流程线上化信息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阶段,其核心特征是将传统线下业务流程迁移至线上系统。在这一阶段,企业重点建设各类功能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基础平台。这些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数据的结构化存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以汽车行业为例,早期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经销商管理系统(DMS)、销售订单系统、财务系统等基础应用上。这些系统虽然功能相对独立,但成功实现了业务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和存储。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阶段的系统往往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各系统间缺乏有效的数据交互和共享机制。这一阶段的典型价值体现在提升操作效率、降低人为错误、改善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图:数字化转型各赛道发展成熟度2.0 数字化阶段:数据驱动决策数字化阶段是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和拓展,其核心特征是从简单的信息记录转向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统一...
错过iCar,苹果能赶上iRobot吗?——探寻苹果机器人之路的成败关键在全球科技行业的浪潮中,苹果公司始终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与产品整合生态,稳居产业链顶端。从Mac到iPhone,再到Apple Watch和Vision Pro,苹果不断引领消费电子产业的技术变革。然而,当其试图延伸触角至更复杂的智能硬件领域时,却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尤其是在被寄予厚望的“iCar”项目(Project Titan)上,由于战略摇摆和组织动荡,苹果在智能汽车赛道的推进一度受挫。正当外界对其硬件创新力产生质疑之际,2024年,彭博社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披露了苹果正在酝酿的新一轮“产品复兴”计划(Product Revamp Plan),其中最具颠覆性的产品方向之一正是——机器人。那么,这家惯于通过“后来者优势”改写行业规则的公司,能否在机器人赛道上赶上甚至超越先行者iRobot等老牌企业?这不仅关乎一款新产品的成败,更是苹果下一个十年硬件战略的关键转折点。一、苹果“产品复兴”计划中的机器人探索根据古尔曼的报道,苹果内部正在推进至少两款机器人原型的研发。其中一款是类似iPad大小的...
2025年5月10日,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公开表示,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持续升温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公司订单需求持续增长,供不应求。然而,这一繁荣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严峻挑战——人才极度短缺。这一言论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也折射出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硬件突破”与“人才瓶颈”的典型矛盾。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尝试从产业现状、政策背景、技术演进、人才缺口与未来挑战五个方面,系统梳理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阶段性成果与潜在风险。一、订单井喷:人形机器人驶入发展快车道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持续升温,形成技术热、资本热与应用热三股合力。据摩根士丹利2024年10月发布的《机器人经济:人形机器人的下一个十万亿赛道》报告预测,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年营收有望达到近5万亿美元,累计安装量或将突破10亿台,几乎可与智能手机发展高峰时期相提并论。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注册机器人相关企业超19.1万家,同比增长43.5%,其中明确标注“人形机器人”业务的企业达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