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其入门级纯电动车型bZ3X。这款车型由丰田与中国国有企业广汽集团(GAC)合作开发,并于202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首次亮相。与此同时,丰田还发布了bZ3C混动跨界车,该车型由丰田与一汽及比亚迪共同研发。极具冲击力的定价策略bZ3X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其价格,基础版起售价仅为15,100美元。考虑到其搭载的智能系统,该价格可能会导致丰田在短期内承受盈利压力。然而,此举背后折射出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被迫采取的策略性让步,以维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新车推出后,市场反响热烈,首小时订单即突破1万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bZ3X高度依赖本土供应链,尤其基于广汽埃安V平台打造。丰田披露,该车型65%的零部件来自中国,仅有1%依赖进口。智能驾驶与动力配置bZ3X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其核心计算平台采用Orin X芯片。高配版本(售价20,500美元起)搭载激光雷达(LiDAR)和Momenta的ADAS 5.0系统,支持带导航功能的自动驾驶。而基础款则配备Toyota Pilot驾驶辅助系统。在动力方面,bZ3X搭载磷酸铁锂(LFP)电池,容量范围从50 kWh...
报道称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简称GO-1)。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化和通用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智元启元大模型基于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构,融合了多模态大模型(VLM)和混合专家(MoE)技术。该模型具备采训推一体化、小样本快速泛化、“一脑多形”的跨本体应用、持续进化以及人类视频学习等能力。在实际测试中,GO-1在五种不同复杂度的任务上表现卓越,平均成功率相比已有最优模型提升了32%。技术优势与性能表现1.GO-1通过利用互联网大规模纯文本、图文数据以及人类操作视频数据,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场景感知和动作理解能力。2.在五种不同复杂度的任务测试中,GO-1的平均成功率相比已有最优模型提高了32%(从46%提升到78%),其中“倒水”“清理桌面”和“补充饮料”任务表现尤为突出。3.ViLLA架构中的Latent Planner模块能够提升12%的成功率(从66%提升到78%),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动作规划方面的优势。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稚晖君表示...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极紫外(EUV)光刻机技术成为决定各国半导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荷兰 ASML 公司凭借其先进的 EUV 光刻机技术占据着行业主导地位。然而,受美国贸易制裁影响,中国半导体企业在获取先进 EUV 设备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中芯国际和华为等企业深受其扰。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尽管曾传出成功生产 5nm 晶圆的消息,但由于只能依赖深紫外(DUV)设备,其 5nm 芯片量产面临成本高昂、良率低下的困境。而华为在芯片研发上也因无法获得先进的 EUV 光刻机,麒麟芯片的制程被限制在 7nm,难以突破。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中国科研人员并未放弃,积极探索自主研发 EUV 光刻机的道路。据最新消息,令人振奋的突破即将到来 —— 中国国产 EUV 光刻机预计在 2025 年第三季度进入试生产阶段,并有望在 2026 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这一进展,无疑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国产 EUV 光刻机采用了独特的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LDP)技术,这一技术与 ASML 的激光产生等离子体(LPP)技术存在显著差异。LDP 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电极之间...
报告指出,自2023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截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AI的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在全球总市场规模中占比超过35%。截至2024年3月,中国拥有超过100个参数规模在10亿以上的大型模型,这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医疗、交通等领域。从不同的应用场景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用户端和企业端的应用情况有着较大差异。用户端应用持续涌现,带来智能化便捷生活体验在用户端,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以“AI助手”或“智能助手”的形式呈现,并与即时通讯、办公软件、在线客服、创作工具等传统互联网应用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更智能的交流、办公和创作体验。 通过调查普通用户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首先,该类产品已在网民中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并且未来仍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其次,相较于海外同类产品,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内用户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第三,用户使用这类产品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答问题、日常办公、娱乐消遣以及内容创作。最后,未成年人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根据中...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2025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内外巨头纷纷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于2025年3月10日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编制工作,这一举措将为产业变革铺路,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落地。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加速演进、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感知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在手部设计上不断优化,以实现更精细的操作。同时,国内企业如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人等在仿真框架、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突破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图:2025年3月中国信通院启动人形机器人图谱编制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并将其定位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随后...
在人工智能(AI)迅猛发展的时代,由OpenAI、软银集团(SoftBank)和甲骨文(Oracle)联合推出的“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无疑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该项目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建设多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AI算力需求。首个数据中心将落地美国得克萨斯州阿比林市,预计到2026年底将部署64,000块英伟达(NVIDIA)GB200 AI加速芯片。这一庞大的投资规模和算力部署不仅展现了美国科技巨头们对AI未来的坚定信心,也标志着全球AI算力军备竞赛的正式打响。面对AI模型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力求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技术角度来为您解读这个项目。一、项目规模与技术实力的震撼展示“星际之门”项目的规模可谓史无前例。仅阿比林数据中心的首批16,000块GB200芯片的采购成本就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虽然英伟达尚未公开GB200芯片的具体定价,但参考其性能稍逊的B200芯片,单价预计在30,000至40,000美元之间。由此推算,GB200芯片的单价可能更高,这意味着整个64,000块芯片的部署将耗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