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电子时报,市场近日传出美光和长江存储因供应紧张而涨价的消息。供应端:断电、减产、库存紧张,价格水涨船高 供应紧张,主要是多个因素叠加导致的。先看美光,今年 1 月,其位于新加坡的 NAND 生产基地突发断电事故,而这里是美光主要的 NAND 生产工厂之一。短短几小时的停电,对产能造成了严重冲击,直接导致供货紧张。到了 3 月初,美光就向客户发出涨价通知,新订单价格平均上涨 11%。群联科技的 CEO 潘健成透露,即使他们早在 2024 年底就向美光下单,最近还是遇到了交货不足的问题,可见美光的供应紧张程度。 不仅是美光,三星和 SK 海力士的减产也在持续发酵。早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面对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况,三星、SK 海力士、美光、铠侠等存储大厂就开始减产。三星宣布削减 10%-15% 的 NAND 产能,SK 海力士则计划在 2024 年上半年减产 10%。如今,减产的效果终于显现,2024 年 Q1,三星和 SK 海力士的 NAND 产量比去年下半年减少了 10% 以上。甚至有业内人士吐槽,三星 3 月的交货量只有原先订单的 20%-25%,虽然表面上说是产能不足,但...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中超过一半通过市场化交易消纳,标志着电力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的43%。与此同时,绿色电力证书(GEC)交易量猛增至4460亿千瓦时,同比激增364%。这意味着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新能源电力通过GEC市场和绿色电力交易实现了其环保价值。 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唯一环境属性证明,GEC可用于核验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放2.312亿张GEC,同比增长225%。其中,风电证书9474万张,占比约40%;水电证书8182万张;太阳能发电证书3943万张。 自2017年试点以来,GEC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12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接手GEC管理,并发布首批证书。截至2024年1月底,累计发行量已达5.19亿张。 电力市场改革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新能源交易上,也推动了整体市场化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1万亿千瓦时跃升至2024年的6.2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用电量的63%。 跨省及跨区域交易增长更为惊人,2024年交易量高达1.4万亿千瓦时,较...
报告指出,本体、数据和软硬件底座确实是具身智能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它们共同为具身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体:是具身智能的物理承载基础。决定交互能力:其形态与结构决定了智能体与环境交互的方式和能力。例如,轮式机器人便于在平坦地面快速移动,适用于物流运输场景;四足机器人则具有更好的地形适应性,可在复杂地形中执行任务。影响感知与行动:不同的本体设计会影响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布局和性能。比如,人形机器人的头部安装摄像头和麦克风,能模拟人类的感知角度;机械臂的关节数量和自由度决定了其抓取和操作物体的灵活性。数据:是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训练模型的关键:为智能体的学习和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大量的感知数据和对应的动作数据,智能体能够学习到如何根据环境状态做出最优反应。例如,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大量的标注图像数据可帮助智能体准确识别不同物体。提升智能体性能:丰富多样的数据能增强智能体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智能体通过学习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变化。如机器人在不同光照、温度条件下的运动数据,可使其在各种环境中稳定运行。软硬件底座:是具身智能运行的技术支撑。硬件是基础保障:计算芯片的性...
报告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具身智能从早期依赖于多个独立“小模块”AI算法的组合逐渐演进到采用大型统一框架驱动的方法,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实现了显著进步。最初,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系统会根据需要调用不同的算法模块,并结合人工干预来实现目标。例如,在视觉处理中使用目标识别算法识别物体;在控制策略上,则应用强化学习、模仿学习以及形态计算等传统机器人学方法,使机器人能够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这个阶段的技术革新主要针对日益增长的机器人应用需求,旨在为机器人添加智能特性,超越传统的固定自动化操作模式。然而,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具身智能开始将各类功能整合至一个统一的架构之中,利用这些大模型潜在的知识理解与表达能力,不仅实现了自然语言交流,还支持无缝多模态信息处理及转换。这使得系统能够综合处理包括语言、视觉、触觉、听觉在内的多种感官输入,并通过融合机器人动作轨迹等运动经验数据,进一步执行具体的行动指令。这种转变标志着从分散式模块集成向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的重要跨越。根据报告,具身智能技术体系可分为“感知——决策——行动——反馈”四个模块,四个模块形成闭环,不断与环境交互,实现对环境的重构映射...
近年来,AMD 与英特尔之间的 CPU 之争始终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而 2025 年 2 月的市场销售数据再次引发热议。在2月的 CPU 竞赛中,AMD 继续扩大领先优势,销量大幅超越英特尔,巩固了其市场主导地位。AMD 锐龙 7 9800X3D 领跑销量榜2月份,AMD 的锐龙 7 9800X3D 依旧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成为最畅销的处理器。据数据显示,仅在亚马逊平台,该产品的出货量就突破 8000 台,稳居销量榜首。同时,锐龙 5 5600X 以出色的性价比,继续占据预算级市场的重要席位,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此外,锐龙 9700X、锐龙 7800X3D、锐龙 7700X 等多款产品销量均超过 3000 台,进一步夯实了 AMD 在不同价位段的市场布局。AMD 持续扩张,英特尔市场表现疲软回顾近年来,AMD 凭借 X3D 缓存技术的领先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其锐龙 5000、7000 和 9000 系列处理器以卓越的性能和能效表现赢得用户青睐。如今,AMD 已成为主流市场的首选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攀升。相较之下,英特尔在 2025 年 2 月的表现显得乏力。尽管推出了 Arro...
近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2月13日提交了“MATEROBOT”商标的注册申请。从此次申请涵盖的商品和服务范围来看,华为的布局极具前瞻性与多元化。其中囊括了远程临场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可在远程操作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危险环境作业、远程医疗协助等;模拟对话用的聊天机器人软件,体现了华为在人工智能交互领域的深厚积累,有望为人形机器人赋予更加智能、自然的对话能力;用户可编程的未配置类人机器人,给予开发者充分的自由度,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手机也位列其中,这并非简单的品类罗列,而是暗示了华为可能打造以智能手机为控制终端,与 “MATEROBOT” 机器人深度协同的生态体系,让用户可以便捷地操控机器人,实现更丰富的功能体验。此外,具有交流和学习功能的拟人机器人、安全监控机器人、教学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等,全方位覆盖了家庭、安防、教育、科研等多个重要领域。回顾过去可以发现华为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早已埋下伏笔,并逐步深耕。在 2024 年 6 月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云重磅发布了盘古大模型 5.0 以及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盘古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