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环保和节能方向转型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们不断寻求创新技术,以应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现代汽车推出的全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燃油效率表现,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深入分析这一创新技术的设计原理、性能优势及其对产业的深远影响,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半导体行业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启示。一、现代双电机混动系统的创新设计现代汽车的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采用了“双电机驱动”的设计,具体包括P1和P2两个电机协同工作。P1电机主要负责电池的能量回收、电池充电、发动机启停以及低速行驶时的辅助动力,而P2电机则承担车辆的主驱动任务,负责车辆的主要加速和再生制动。这种分工明确的双电机系统使得电机与发动机的配合更为紧密,减少了传统混动系统中动力切换时的顿挫感,提升了驾驶体验。以现代的全新Palisade车型为例,其搭载的2.5升涡轮增压混动系统,最大功率可达334 PS,峰值扭矩为460 Nm,较传统2.5升内燃机提升了19%的功率和9%的扭矩。同时,该系统的燃油效率高达14.1 km/l,比传统燃油车提升了45%。现代汽车还推出...
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日前报道了4月19日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相关阅读:从0到1: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全球首个半马赛中崛起)。这一赛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携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参赛。它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成为观察当下人形机器人发展水平的绝佳窗口。令人意外的是,比赛结束后获得亚军的“松延动力 N2”机器人小顽童,在京东平台上被拍卖。起拍价仅为1元,最终成交价仅为5.68万元,远低于其官方售价(8.8万元)。尽管围观人数超过4万人,这场“科技界的淘宝拍”却显得格外冷清。这场比赛和拍卖,以及它背后的“技术冷思考”,意外揭露了人形机器人目前的发展真实状态。表面热闹之下,距离走进千家万户的目标,依然有不小距离。一、同款硬件、不同成绩,考验的是谁?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小编发现,本次马拉松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多支队伍使用了相同型号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如赛场上出现了多个宇树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由于比赛结果不理想还引发了不小风波,宇树官方也出来声明“并没有参赛”;再如与亚军小顽童同款的“松延动力 N2”小旋风等等。但在比赛中,同样的“硬...
中国半导体企业出海考察记:越南EMS厂商系列介绍(二)Unigen Group全球视野下的Unigen Group河内基地本系列为“2025中国半导体出海考察·越南行”专题报道,由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原创策划推出,旨在通过持续关注越南EMS厂商,为中国芯片企业提供高价值的制造选择参考。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出海节奏,如何在海外构建稳定、高质量的制造体系,成为芯片厂商和系统集成商亟需解决的课题。越南,正日益成为这一布局中的关键支点。本系列旨在梳理越南代表性EMS厂商的能力图谱,帮助中国企业全面评估合作价值。今天的主角是来自美国、具有全球制造网络背景的Unigen Group,其在越南河内的工厂,不仅展现了国际级制造能力的本地复制力,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运营思路。国际化制造网络中的越南布局Unigen Group总部位于美国加州,作为一家以电子制造服务(EMS)为核心的企业,其全球足迹涵盖美国、中国(深圳、成都)、香港、马来西亚和越南。河内工厂Unigen Hanoi,自2012年设立至今,已成为其亚太区的重要制造枢纽。工厂位于越南新加坡工业园(Vietnam Singapore Industr...
在数字时代,摩尔定律推动着电子芯片不断朝着小型化方向迅猛发展。然而,先进冷却技术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小型电子设备的运行功率,芯片散热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细胞报告·物理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芯片散热性能的提升带来了重要突破。当下,芯片冷却领域颇具前景的方法是在芯片内部直接嵌入微通道,借助通道内流动的水来高效吸收并转移热量。不过,这种技术的效率受到水显热的限制。显热指的是物质在不发生相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所需要的热量,而水相变时的潜热(即沸腾或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能)大约是显热的7倍。研究的第一作者洪源石解释道:“利用水的潜热实现两相冷却,能够显著提升散热效率。”此前的研究虽已展现出两相冷却的潜力,但也暴露出该技术存在的复杂问题,主要体现在加热后蒸气泡流动的管理难度较大。而此次研究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水冷系统,该系统由三维微流体通道结构构成,同时运用了毛细管结构和歧管分布层。研究人员对多种毛细管几何形状进行了设计与制造,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其性能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冷却剂流经的微通道几何形状以及控制冷却剂分布的歧管通道,都会对系统的热性能和水力性能产...
在全球交通领域向可持续化转型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然而,锂离子电池(LIBs)的锂镀层问题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构成威胁,影响其大规模应用。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期开发出一套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锂镀层检测与预警系统,为电动汽车电池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一、锂镀层问题对电池安全的影响 锂镀层是指锂离子未正常嵌入石墨结构,而是在电池负极表面堆积的现象。这一问题主要发生在快速充电、低温环境或高荷电状态下,可能导致电池容量衰减或短路等安全问题。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设备依赖性强或精度不足的缺点,因此需要开发更高效的实时监测技术。二、随机森林算法在锂镀层检测中的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团队开发的系统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脉冲充电数据,通过电信号特征识别锂镀层现象。该系统仅需外部电测量即可实现97.2%的检测准确率,且无需硬件改造,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和实用性。(一)多维特征提取提升检测精度 传统单一特征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68.5%,而该系统采用多维特征提取技术,通过分析脉冲充电过程中的归一化内阻模式和松弛电压特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及时干预提供了依据。图:智能监测...
在能源存储领域,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核心技术,其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远超传统锂离子电池。然而,锂金属负极与固体电解质间的界面不稳定问题,长期以来如同横亘在商业化道路上的高山,阻碍着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近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其研发的LiₓAg合金负极,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的商业化点亮了新希望。一、直击行业痛点: Garnet型电解质的界面难题Garnet型固体电解质,虽展现出巨大潜力,却受困于两大核心挑战:其一,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不佳,导致离子传输效率低下;其二,易受锂枝晶生长影响,引发界面退化甚至电池失效。这些问题使得garnet型电解质的实际应用屡屡受挫,界面稳定性成为制约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瓶颈。二、LiₓAg合金的革新机制:构建高效离子传输通道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发的混合离子-电子传导(MIEC)LiₓAg合金负极,从根本上重塑了锂离子在关键界面的运动方式。该合金凭借独特特性,为锂离子搭建了高效传输通道,显著提升扩散动力学性能,有效抑制了因浓度梯度引发的枝晶生长与界面退化问题。从物理特性来看,LiₓAg合金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低共晶点,二是与锂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