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芯半导体”或HICHIPS),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中国科技创新前沿城市——深圳。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高品质、高性能的LED调光驱动芯片、协议控制IC以及工业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与制造,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稳定、智能化的电子解决方案。自成立以来,智芯半导体始终秉持“让世界多彩”的愿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公司坚持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与上下游伙伴的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进步与产业升级。多元产品布局,赋能多样应用场景智芯半导体的产品体系覆盖多个技术方向,涵盖多种主流LED驱动与调光方案,包括:DC/DC降压恒流调光系列DC/DC降压恒流常亮驱动系列低压线性恒流调光驱动系列DMX512解码调光驱动系列DC/DC升压恒压驱动系列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灵活的技术适配能力,智芯半导体的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医疗照明、舞台灯光、台灯、户外景观照明、智能照明系统等多个领域。通过高效的调光技术和稳定的输出性能,帮助客户实现节能、环保、智能化的照明体验。图:智芯半导体解决方案技术研发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
2025年4月24日至26日,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并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超前的规模、深度的产业融合、丰富的技术成果展示,成为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也为全球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的动能。本文将从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企业竞争、产学研融合、商业化应用及未来展望六大维度,深度剖析FAIR plus 2025的里程碑意义。一、深圳机器人产业:规模壮大与集聚效应并进深圳机器人产业近年来保持强劲增长。2024年,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增速高于同期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增速(10.5%),显示出机器人产业的引擎地位。 FAIR plus 2025吸引了超35000人次专业观众,600余位海外买家深度对接,搭建起一站式硬件采购与技术交流平台。现场厂商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形成完整而高效的产业生态圈。 这种集聚效应不仅优化了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还有效降低了研发和供应链成本,极大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为深圳机器人产业进一步走向全球奠定了坚实基础。图: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在人工智能(AI)专利领域的崛起引发了全球瞩目。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在全球AI专利申请量中占比接近60%,远超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创新强国。这一“断层式领先”不仅反映了中国在专利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更体现了在政策引导、科研投入、产业应用、创新生态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发力。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一、政策驱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持续完善政策的有力护航为中国AI专利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发布了《专利审查指南(2020版)》的人工智能部分补充指引,并于2024年针对生成式AI、大模型等新兴领域进一步细化了专利申请与审查标准。2024年,中国全年授权发明专利达104.5万件,同比增长3.1%;商标注册核准量为478.1万件,登记著作权1063.1万件。这些数据反映出国家对创新成果保护的重视,也激励了各界主体在AI领域加速布局。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国家开通了绿色通道,推行快速预审...
在人工智能与半导体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下,创新合作不断重塑行业格局。BrainChip Holdings Ltd 作为全球超低碳、全数字、基于事件驱动的类脑 AI 商业化先锋,与 RISC-V 嵌入式内核供应商晶心(Andes Technology)携手,为 RISC-V 生态注入新活力,共同开拓边缘 AI 计算的广阔市场。BrainChip 的 NPUs 与晶心 RISC-V 内核的整合意义非凡。此次合作的成果 —— 将 BrainChip 的 Akida AKD1500 集成于晶心的启徕(QiLai)Voyager 开发板和 AndesCore AX45MP 64 位多核 CPU IP 上,计划在 2025 年 4 月 29 日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以及 6 月 10 日中国台湾新竹举办的晶心 RISC-V 大会上亮相。这一集成方案为边缘 AI 计算提供了高效能解决方案,有力地拓展了 RISC-V 生态系统。Akida AKD1500 优势显著,其基于事件驱动的 AI 计算模式,展现了纯数字、高能效的特性。通过 M.2 卡形式集成到 Voyager 开发板后,能实现超过 0.7 TOPS ...
据报道,在半导体行业的聚焦之下,台积电于北美技术研讨会上惊艳亮相,携一系列前沿技术成果震撼业界,尤其是其下一代逻辑制程技术 A14,成为全场焦点,为半导体领域的发展绘制了全新蓝图。A14 制程技术堪称台积电在半导体征程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脱胎于行业领先的 N2 制程,却实现了质的飞跃。预计 2028 年投入生产的 A14,当前开发进展顺利,良率表现更是超越预期。相较于即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量产的 N2 制程,A14 在性能提升上令人惊叹:相同功耗下,运算速度最高可提升 15%;保持相同速度时,功耗最多能降低 30%,同时逻辑密度增加超过 20%。在晶体管架构方面,台积电凭借在纳米片晶体管设计技术协同优化的深厚经验,将 TSMC NanoFlex™标准单元架构升级为 NanoFlex™ Pro,进一步释放芯片性能潜力,提升能效并赋予设计更大灵活性,为人工智能计算的飞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让智能手机的板载 AI 能力迎来升级,变得更加智能。除 A14 外,台积电还展示了多个领域的创新技术,构建起全方位的技术生态。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为满足人工智能对海量逻辑运算和高带宽内存(HBM)的迫...
近日,来自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BS)、延世大学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突破性人工智能技术 ——Lp-Convolution。这项受大脑视觉皮层工作机制启发的创新方法,首次实现了机器视觉在准确性、效率与生物逼真性上的三重提升,为计算机 “看懂” 世界开辟了全新路径。一、传统 AI 视觉的瓶颈:从 CNN 到 Transformer 的困境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s)作为主流模型,长期依赖固定尺寸的方形滤波器(如 33、55 卷积核)提取图像特征。这种 “机械扫描” 模式虽能识别局部细节,却难以捕捉碎片化数据中的整体关联,例如在复杂场景中精准定位关键目标。近年来兴起的视觉 Transformer(ViTs)虽能通过全局注意力机制分析完整图像,但其对大规模算力和数据集的依赖,导致在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中难以落地。如何平衡 “局部细节捕捉” 与 “全局语义理解”,成为困扰学界的核心难题。二、Lp-Convolution:模拟大脑的动态特征提取器研究团队从大脑视觉皮层的工作机制中获得灵感:人类视觉系统通过圆形稀疏连接选择性地聚焦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