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专业数据调研机构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数据,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整合多家数据,整理出《2025Q1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Top10》*。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聚焦前十名厂商的表现和格局演变,结合出货量、市场份额及同比增长率,深入剖析各家策略得失与未来挑战,为行业观众提供专业洞见。 一、整体市场格局:微增长下的分化竞争 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约2.969亿部,同比增长0.2%。这一几近持平的增速,延续了过去数个季度的“疲软常态”:发达市场需求趋饱和,新兴市场增长放缓,已难以支撑整体高速扩张。在此大环境下,头部厂商间的份额之争更为激烈,“强者恒强”与“夹缝求生”并存。 图: 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Top10大盘增速停滞,意味着增量市场有限,厂商只能通过抢夺他人份额来实现增长。头部三星、苹果继续稳固优势:三星受益于中低端产品组合和渠道下沉,微幅增长;苹果凭借高端机型及服务生态,高增长表现亮眼。二者合计份额近39%,逼近“寡头”边缘。 中游阵营则分化加剧。小米在印度、东南亚等核心新兴市场保有优势;vivo借助摄影、快充等体验升级实现7.1%同...
2025年4月26日,奇瑞汽车携手AiMOGA团队打造的墨甲人形机器人正式交付首批220台,并在马来西亚4S店率先投入使用,标志着其“三步走”战略正式启动。这一事件不仅意味着奇瑞在智能机器人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预示着汽车产业正进入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服务新阶段。在制造、交互与商业服务全面融合的趋势下,墨甲机器人有望重塑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服务逻辑。图:奇瑞与AiMOGA团队墨甲人形机器人4月26日完成首批220台全球交付一、技术沉淀与跨界整合:墨甲机器人诞生的底层支撑作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重要代表,奇瑞长期在整车制造、智能化系统与车规级技术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为墨甲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在自动驾驶领域,奇瑞自研的ADAS系统涵盖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LKA)、自适应巡航(ACC)等功能,其核心算法与感知融合技术为机器人在室内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避障和路径规划提供了可迁移的技术基础。而在智能座舱系统方面,奇瑞已经实现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交互、手势控制和多屏联动的深度集成。例如,其语音系统在安静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5%,通过深度训练...
近日消息,现代汽车集团(Hyundai Motor Group)宣布将在其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新工厂部署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研发的下一代Atlas人形机器人,用于汽车生产环节。这引发全球汽车制造业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21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更因为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制造场景中的应用跨出了代表性的一步。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尝试在本文中对该事件的影响进行深度的解读。一、现代汽车的美国战略:从资本投向到产能扩张现代汽车近年来在美国市场的动作频繁,而此次投资无疑是其“美洲制造”战略的重磅落子。根据官方披露,集团将在未来几年内向美国注资总计210亿美元(约合1521亿人民币),涵盖整车制造、电动车电池、电动出行服务、研发与自动化升级等多个方向。其中,60亿美元将用于佐治亚州Bryan郡的制造新基地建设,这是集团计划中的“美国电动车生产枢纽”,规划年产能达30万辆,目标是助推现代在美整体年产能从70万辆提升至120万辆,几乎实现翻倍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自动化正成为这一扩张计划的核心支撑点。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Atlas的引入,正是实现产线柔性化、智能化、低人力...
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仿生机械等多项前沿技术的融合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科幻概念走向现实应用,成为引领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变革的核心载体。根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2025年4月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球已存在超过30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其中中国企业超过150家,占比逾50%。这不仅显示出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强劲扩张态势,也凸显出其在新一轮全球智能制造竞争中的战略前沿地位。图: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分布一、产业集群效应初显,中国三大城市领跑人形机器人发展从区域分布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出典型的“头部城市集聚”特征。北京、上海和深圳已形成全国领先的研发与产业化核心区。北京依托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孵化出小米机器人、星动纪元、银河通用、睿尔曼智能等一批技术导向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智能感知、步态控制、语言交互等关键子系统方面持续攻关,是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从技术验证向实际落地迈进的重要力量。上海则以其开放的产业政策与资本环境吸引了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开普勒机器人等创新企业集聚。它们不仅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与商业化能力,还在产品设计、交互界面、云端控制等方...
近日,位于美国加州洛斯加托斯的一家新概念餐厅在餐饮界激起浪花。这家餐厅借力ABB机器人公司的IRB 360 FlexPicker高速拾料机器人与YuMi双臂协作机器人,仅需惊人的27秒,就能呈上一份汉堡,宛如一场美食科技秀。一、技术解码:机器人“汉堡师”的FMLIRB 360 FlexPicker机器人堪称速度与精准的代名词。它能在0.5秒内完成一次拾取动作,定位精度达0.02毫米。而YuMi双臂协作机器人的双臂设计,模拟人类手臂,其六轴关节赋予其360度全方位灵活运动能力,能轻松完成诸如放洋葱片、挤酱料等精细操作。当接收到订单后,机器人将新鲜烤制的汉堡肉饼放置在汉堡包中,并放入一个带有二维码标记的传送带托盘。随着托盘在传送带上移动,IRB 360 FlexPicker机器人会根据二维码中的数据,以高速且卫生的方式选择配料,确保每一份汉堡的配料都能精准无误地放置在相应位置。而YuMi双臂协作机器人则在汉堡的组装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其双臂设计模拟了人类手臂的操作方式,能够灵活、协调地与其他机器人及设备配合,完成汉堡的最终组装工作。ABB的机器人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枢纽之一,它能够与非机器...
今天,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小编将尝试通过一张“电动车采纳率S曲线”图(图片来自社媒网友分享),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现状赤裸地呈现出来:谁在领跑?谁在观望?谁在迟疑?谁还在原地徘徊?图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BEV(纯电动车)渗透率形成了清晰的“鄙视链”结构。以15%渗透率为拐点,各国已被无情划分成了“先锋市场”“主流战场”与“边缘挑战者”。其中,中国以27%的渗透率,成为目前亚洲唯一迈入“主流市场”门槛的国家。而曾长期在技术和市场上具有统治地位的日韩,则意外地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则仍处在“早期市场”的边缘,正在寻找破局路径。图:全球不同国家BEV的采纳率分布图一、全球BEV市场的“S曲线”分层:“35%”是下一个分水岭从图表来看,这张典型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曲线将市场划分为五类人群:创新者(2.5%)、早期采用者(13.5%)、早期主流人群(34%)、晚期主流人群(34%)以及保守的迟缓者(16%)。 15%和35%是两个关键门槛:- 15%渗透率:标志着一个市场从“早期采用者”向“早期主流用户”过渡。 - 35%渗透率:被视为“主流市场”的成熟起点,即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