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NVIDIA近日宣布与Google Quantum AI合作,利用CUDA-Q平台加速下一代量子计算设备的设计。此次合作标志着量子计算与AI超级计算相结合的重要进展,为解决量子硬件发展中的关键挑战开辟了新路径,将相关耗时缩短至几分钟。 攻克量子硬件“噪声”难题 当前量子计算硬件受到“噪声”的限制,导致其运行量子操作的能力受限。噪声源于量子比特(qubits)与其环境的复杂交互,影响了计算的精确性和可扩展性。噪声是量子计算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通常指的是量子比特在操作或存储信息时受到外界干扰或其内在缺陷导致的不精确性或误差。具体来说,这些“噪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噪声量子比特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温度波动、电磁干扰、振动等)的影响。这些外部干扰会破坏量子态的叠加和纠缠特性,使计算结果不可靠。2. 退相干退相干是量子计算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量子比特在进行计算时需要保持叠加态,但由于与周围环境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量子态会逐渐衰减或偏离预期,导致计算的精确性下降。3. 门操作噪声在量子计算中,量子门是执行操作的基本单元。然而,当前的量子门操作并非完美,可能会因硬件限...
随着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我国经济景气度持续提升,企业信心也随之增强。在汽车行业,国家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对刺激汽车消费产生了显著效果,汽车展览活动遍地开花,市场热度不断攀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10月份汽车销量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实现了增长。乘用车市场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商用车市场则相对表现较弱。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市场则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加之车企和经销商年底的积极促销活动,预计未来两个月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汽车市场将维持上升趋势。图:近十年汽车年度销量及增长率(图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双增长。2024年10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9.6万辆和30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7%,同比分别增长3.6%和7%。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46.6万辆和246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乘用车方面,2024年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0.6万辆和275.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2%和9...
根据Global Market Trends最新的市场分析,2024年SiC半导体市场迎来显著的增长机会,据预测,2024年至2031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8%。这一趋势主要由技术创新、消费者行为的转变以及新法规的出台所推动。过去一年,市场的强劲增长得益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运营环节中的广泛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催生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方式,同时增强了投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硅碳化物在电力电子和功率器件中的应用将加速其产业化进程。预计到2028年,半导电型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86.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30.12%。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对碳化硅半导体市场也带来了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个性化设计和可持续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这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信息透明度和社会责任,因此,那些能够与消费者价值观契合、保持诚信的品牌往往更容易获得青睐。这一变化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战略,通过大数据和分析工具深入洞察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拥有精准洞察的企业,不仅更有可能...
微软近期在东京开设了其在日本的首个研发中心。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日本机器人技术底蕴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微软全球战略的一步重要布局。新的研究院将专注于具身人工智能(Embodied AI)在多个行业的前沿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医疗保健领域。这一发展预计将推动技术创新,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医疗服务等。一、日本的技术优势与微软的战略布局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Peter Lee)指出,日本长期以来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技术上。日本的精密工程、自动化系统以及机器人开发能力,使其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微软选择在东京设立研究中心,旨在利用这些独特的技术优势,推动具身人工智能的发展。该研发中心的成立不仅增强了微软在全球技术实验室网络中的布局,也加深了微软与日本企业的合作。通过与日本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和大学合作,微软将能够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取得突破。与日本企业的合作将使微软能够整合本地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全球资源加速技术创新。图:微软在日设立首个研发中心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微软的研究方向将重点关注具身人工智能,...
日前(2024年11月18日),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官宣了与硅谷公司Bear Robotics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宣称成为其圆柱形电池单元的独家供应商。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两家公司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也预示着机器人技术与电池技术的紧密结合,将为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Bear Robotics:人工智能室内自动送货机器人的先驱Bear Robotics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室内自动送货机器人。其产品Servi Plus和Carti 100已经在餐饮、酒店、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机器人的成功运行,离不开高效、安全的电池技术支持。而LG新能源提供的2170型号圆柱形电池,正是这些机器人背后的关键动力。图:LG新能独家为Bear Robotics机器人提供2170型号电池二、LG新能源的2170型号电池:安全与效率的双重保障LG新能源的2170型号电池采用了高质量的NCMA正极材料和强化的陶瓷涂层隔膜,这些技术的应用确保了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高流量的公共空间中运行的服务和物流机器人,需要无可...
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期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文华透露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及全球最为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这一宣布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中国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一、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规模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文华副司长透露,中国构建了全球最为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能源转型成效明显。中国在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提前6年多实现向国际承诺的目标。中国在光伏组件产量上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图: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期间,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及全球最为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二、绿色转型的加速中国在建筑和交通绿色转型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过90%,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