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语:找量产方案,请上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站。欢迎您来到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站的《量产方案专区》,这里将为您展示中国本土厂商最新最热门的已量产方案,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欢迎您联系我们了解更多(china.exportsemi@ehaitech.com)。在医疗科技不断演进的当下,精准、清晰的医疗影像是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要素。中国出海半导体网为您推荐:思特威推出的首款医疗应用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400ME,凭借其卓越性能,该传感器方案将有望成为医疗内窥镜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图:思特威推出首颗医疗应用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400ME产品特性* 超小尺寸与适配多元应用:SC1400ME采用紧凑型CSP-OP封装,尺寸仅约1.9mm2.5mm,适用于胃肠镜、腹腔镜、膀胱镜等多种医疗内窥镜设备。其医疗专用正方形1:1分辨率(1400*1400),能为内窥镜摄像头提供更大视场角,拓展医生视野范围。* 出色成像效果:具备高色彩还原度,能有效避免颜色失真等问题,为医生呈现真实、准确的高质量彩色图像,助力精准判断病情。基于先进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打造,搭载...
2025年6月3日,兆易创新(GigaDevice)正式宣布在新加坡设立其国际总部。这一战略性举措不仅标志着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也引发了行业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变化的广泛关注。在全球供应链持续重构、技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兆易创新此举可谓顺势而为、前瞻布局,背后折射出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市场崛起的深层逻辑。一、新加坡:连接全球的战略枢纽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核心经济体,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高科技企业进行区域总部设立的首选地。据世界银行2024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新加坡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全球第2,综合营商得分高达95/100,显示出极强的政策稳定性与法治效率。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扮演着“桥梁”角色。台积电、格芯、美光、应用材料等全球领先企业在此设有研发或制造基地。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2024年数据显示,本地科技行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吸引超过10万名技术人才聚集,形成完整生态链。对于兆易创新而言,这不仅有助于其获取一线创新资源,更能快速对接东南亚、印度、乃至欧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同时,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税收激励政策尤为可观:对战略性高科技企业可提供最长...
2024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印发《计量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关键技术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数据库搭建、典型案例推广等多项重大目标。这一方案不仅代表着计量体系的一次深度数字化跃迁,更标志着中国在以数据驱动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上,启动了关键基础能力的系统重构。在数字经济持续演进、万物互联快速落地的背景下,计量——这个看似“边缘”的基础环节,正迅速成为产业现代化、技术自主化、数据可信化的核心支撑之一。一、计量“脱离器具”迈向“数据要素”:战略方向之变长期以来,计量体系主要聚焦于器具监管,强调准确性、溯源性和合规性。然而,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计量作为“量化世界”的工具,其作用已从静态校准转向动态支撑。从5G基站功率监测到智能电网能效评估,从AI芯片温控管理到L4自动驾驶精度标定,计量数据正渗透至所有数字化底层场景。但问题也随之暴露:数据碎片化、接口不兼容、参考标准缺失……传统“器具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跨平台、跨场景、实时性强的测量与验证需求。《方案》正是在这一逻辑下提出的。其核心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升级,而是推动计量全面进入“数据要素管理...
在智能终端芯片生态深度重塑的大背景下,苹果与高通之间的合作裂痕愈发明显,终将走向“技术性分手”。2025年6月5日,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已为与苹果终止基带合作做好准备。”这一表态,不仅标志着苹果自研通信芯片战略的阶段性成果,也预示着全球移动通信市场格局的一轮深度洗牌。一、辉煌往昔:13%以上营收来自苹果长期以来,高通一直是苹果iPhone系列产品调制解调器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从2007年首代iPhone问世起,高通的蜂窝通信技术便成为其重要通信支撑。根据高通财报数据,截至2025财年,苹果每年为高通贡献约57亿至59亿美元的营收,占高通435亿美元总营收的13.1%左右,属于其最大的单一客户之一。这段合作不仅带来了稳定而可观的利润,更在5G推广早期加速了iPhone通信性能的跃迁。高通X系列调制解调器在iPhone 12至iPhone 15系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苹果提供了全球主流运营商网络兼容性支持。二、苹果脱钩意图明确:自研C1基带芯片登场然而,苹果一直对自身通信芯片“受制于人”心存隐忧。尤其是在2018年与高通的专利许可...
【引言:划时代的技术跨越】在人工智能(AI)快速演进的当下,一项融合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颠覆性成果引发了广泛关注——全球首款生物计算机CL1已于2025年正式上市。该系统由澳大利亚初创公司Cortical Labs开发,以人类神经元为核心计算单元,以3.5万美元的起售价向全球科研市场开放。这不仅是生物计算领域的一次技术跃迁,更可能改写AI的演化路径,标志着“人脑+机器”的全新智能范式开始萌芽。一、技术原理:人类神经元的计算力被“驯化”CL1的核心计算资源并非传统硅基芯片,而是80万个源自人类皮肤或血液样本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编程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体外培养后被安置在高密度电极阵列上,系统配备专门的生命支持装置,可维持细胞长达6个月的活性。这套系统能够持续为神经元提供营养、温控、废物清除与液体平衡,从而保障神经元在稳定环境中运行。其运作方式与人类大脑类似:神经元不断接收输入刺激、发出电信号,并在交互中建立突触连接,实现“自发学习”。这使得CL1不再依赖传统预设逻辑,而具备动态适应性与类脑计算特性。与硅基芯片相比,这类生物系统展现出高度并行、能耗极低且具可塑性的优势。据IEEE Spec...
在美国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本土供应链的大背景下,全球领先晶圆代工厂GlobalFoundries(GF)近日宣布,将在纽约和佛蒙特州投资160亿美元,大幅扩展其半导体制造和先进封装产能。聚焦AI与高性能应用,GF推进下一代半导体创新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从云端数据中心到边缘终端,对高带宽、低功耗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GF正通过扩产与技术创新,全力支持新一代半导体平台的构建,涵盖硅光子技术、氮化镓(GaN)功率器件以及自主研发的22FDX平台等关键技术。其中,GF位于纽约的硅光子封装中心是美国首个专注于该领域的制造基地,而佛蒙特州则成为GaN创新研发的重要据点。GF首席执行官Tim Breen表示:“AI正在驱动全球对先进半导体的持续性强需求,GF的核心技术正好满足未来数据中心和边缘设备对高效能与低能耗的双重要求。我们自豪地在美国本土制造这些关键芯片,与全球科技领军企业共同推动产业创新与供应链韧性建设。”此次扩张计划得到了众多科技巨头的积极响应与合作,包括苹果、SpaceX、AMD、高通、NXP和通用汽车等。上述企业不仅是GF的重要客户,更是推动其美国本土制造战略落地的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