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消费电子 OEM 厂商合作的芯片制造商和相关供应商对创新的关注下,消费电子 OEM 厂商预计将在 2025 年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随着技术进步不断重塑行业格局,各公司正积极应对以下关键问题:如何有效实施人工智能和先进传感器?哪些技术将驱动下一代大型高分辨率显示器?能源管理系统将如何影响智能家居的普及?此外,英特尔所面临的挑战将对芯片组公司和 PC OEM 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下是对TechInsighs预测的 2025 年影响消费电子产品未来的五大关键趋势的解析:趋势一:边缘 AI 的崛起,应用因设备和场景而异随着人工智能功能日益复杂,边缘 AI 正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 边缘计算允许数据在靠近产生的地点进行处理,减少了延迟并提高了设备的响应速度。具体实现方式因设备类型和预期用例而有所不同。 从耳机中的实时语言翻译到智能手机中的本地面部识别,边缘 AI 通过减少延迟和确保数据隐私,重新定义了用户体验。趋势二:高能源成本推动家庭能源管理需求随着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消费者开始优先考虑能源效率,转向智能家居系统。 配备先进监控和优化功能的设备(如智能恒温器和能源追踪中心)将得到广...
在当今数字化与城市化加速融合的时代,易事特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不同领域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成为推动城市进步的关键参与者。在青岛,这座城市不久前迎来了地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 地铁 2 号线西延段正式通车。这条线路全长约 3.84 公里,作为青岛城市更新和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项目,其意义非凡。它成功突破了胶济铁路及新冠高架路对国际邮轮港区、小港、轮渡等重点区域的交通阻隔,极大地改善了西部老城区居民的出行条件,同时为国际邮轮港区的开发建设筑牢了交通支撑,有力推动青岛迈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易事特的智慧电源系统在这一项目中担当重任,为车站、控制中心等关键设施的专用通信、环境监控、乘客信息、智慧运维、自动售检票及火灾报警等核心系统提供了全面且稳定的 UPS 电力保障。这并非易事特首次在青岛地铁项目中崭露头角,此前在地铁 6 号线一期、1 号线、4 号线及 8 号线等项目中,其智慧电源产品就已凭借出色表现赢得了高度信赖,充分彰显了在轨道交通领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事实上,易事特的 UPS 电源产品及解决方案早已在全球轨道交...
根据毕马威的报告,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是多重的。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中高端需求的增长以及国际贸易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尤其是抓住新兴市场和行业的机遇。此外,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 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和产业投资,促进了制造业的国际产能合作,拓展了海外市场空间,让中国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得以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供应链整合:缩短供需距离,产业联动出海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形成了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这种高度集聚的产业配套优势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智能制造、5G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互联网、...
据悉,2024年华为花粉年会将于12月28日至30日在深圳举行,主题定为“多彩的世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兼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25日发布的视频中为这一盛会提前预热。他表示:“今年,我们推出了别人想得到但做不出来的产品!明年,我们将带来大家想不到的产品!未来,还会有大家不敢想的产品!”余承东的这番话迅速引发了行业对华为2025年新品的高度期待。基于华为的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我们不妨大胆猜测,这些“想不到”和“不敢想”的产品究竟会是什么。下面是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对此的分析和猜想,欢迎各位看官共同讨论:图:余承东预告华为将带来大家想不到、不敢想的产品一、大家“想不到”的产品:打破常规的科技创新跨界终端设备:智能汽车与消费电子的融合华为可能推出一款划时代的智能设备,将智能汽车座舱功能与其消费级硬件产品结合。例如:1.车载可穿戴设备:支持车内导航、控制和驾驶监测的全新智能手表或眼镜。2.可移动的家庭智能座舱:一套可从车辆移植到家中使用的多场景交互系统,让车与家真正无缝连接。卫星+5G一体化智能手机华为可能推出全球首款完全融合卫星通信与5G技术的智能手机,实现无盲区网络覆盖...
在氢能源动力技术的全球竞赛中,中国企业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华通”)再次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其最新发布的3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M30+,不仅功率强劲,还实现了100%的国产化,具备卓越的功率密度、效率及环境适应能力。这一里程碑式的产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氢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标志着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迈向全球领先的新高度。一、技术创新:完全国产化与高功率密度亿华通M30+发动机的最大亮点是完全自主研发,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100%。这一突破显著降低了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为中国氢能产业链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范例。其核心电堆质量功率密度高达900W/kg,这一参数在国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00kW,峰值功率可达360kW,而极限功率甚至可以突破380kW。这些性能指标使得M30+适配于多种复杂应用场景,包括重型卡车、渣土车及长途干线物流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商用车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图:亿华通发布纯国产3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二、高效能与环境适应性M30+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表现同样卓越。其额定效率达到52%,峰值效率突破50%,相比传统燃料...
华为智能光伏技术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成功应用,是高海拔新能源发展的关键一步。阿里30MW光伏电站项目是全球首个超高海拔、低温、弱电网环境下的智能储能电站,技术创新显著,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成为高海拔新能源典范。l编辑:Ana Hul中国出海半导体网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新能源技术在高海拔地区的应用成为了绿色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难点。华为智能光伏技术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成功应用,标志着高海拔地区新能源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阿里30MW光伏电站项目是全球首个在超高海拔、低温、弱电网环境下运行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球高海拔新能源项目的典范。一、技术创新与挑战阿里地区的30MW光伏电站位于平均海拔4600米的地区,冬季气温可低至-20℃。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华为智能光伏的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该技术通过提升光伏系统的出力,从原有的1.5MW提升至12MW,增长了近8倍。该系统能够主动提供惯量支撑与电压支撑,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抑制了宽频振荡,确保了电网在低温、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运行。特别是在冬季电力需求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