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与日产双方在2025年2月13日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终止于2024年12月23日达成的有关业务整合考虑的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最终告吹,消息一出在汽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原本计划在2026年推出新控股公司,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宏伟蓝图,却因技术分歧和战略冲突,在短短两个月内化为泡影。此次合并失败虽然早有苗头,但是结果传出还是不免唏嘘,这不仅反映了两家公司在技术路线和市场战略上的深刻分歧,也揭示了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尝试更深入地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一、技术分歧:e-Power与e:HEV的较量此次谈判破裂的核心问题在于本田要求日产放弃其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e-Power,转而采用本田的e:HEV系统。这一要求直接触及了日产的核心利益,导致双方谈判破裂。1. 日产的e-Power技术日产的e-Power系统自2016年推出以来,已取得显著进展。根据日产2022年财报,e-Power车型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50万辆,主要市场包括日本、东南亚和欧洲。日产计划在2025年推出第三代e-Power系统,预计热效率将提升至45%,较当前版本...
据OLED-info报道,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MTIE)宣布了一项 387 亿韩元(约合 2650 万美元)的资助计划,以支持该国的显示器行业发展,旨在增强韩国在 OLED 和 MicroLED 显示产业的竞争力。一、技术竞争维度(一)应对中国竞争近年来,中国显示产业迅猛发展,在 OLED 和 MicroLED 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韩国作为全球显示技术的领先者,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通过政府资助,韩国希望在核心显示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高端 OLED 和 MicroLED 技术研发方面,进一步拉开与中国的技术差距。(二)巩固全球技术优势韩国在 OLED 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三星和 LG 等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然而,随着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显示产业的崛起,韩国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以巩固其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此次资助计划将助力韩国企业开发下一代显示技术,如新型 OLED 技术、AR/VR 显示技术等,从而在全球显示技术竞争中保持主导地位。二、市场需求维度(一)笔记本电脑市场渗透根据 TrendForce 的报告,2024 年 ...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印度月度可穿戴设备追踪报告,2024年印度可穿戴设备全年出货量降至1.19亿台,同比下降11.3%。不仅如此,市场连续三个季度呈萎缩状态,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为2590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8.7%。与此同时,整体可穿戴设备的平均售价也从之前的连续五年两位数下降,转变为在2024年下降7.1%,降至19.8美元。在各细分品类中,智能手表市场遭受重创。2024年其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34.4%,仅为3500万台,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的占比也从2023年的39.8%骤降至29.4%。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创新和技术突破,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购买热情明显降低。从价格方面来看,智能手表的平均售价从25.8美元降至23.5美元,降幅达9.1%。即便高级智能手表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从2.1%增长到2.8% ,但其出货量依然同比下降了13.1%。相比之下,耳部穿戴设备市场表现相对乐观。2024年耳部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8350万台,同比实现了3.8%的温和增长。其中,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创纪录的70.9%,较2023年的67.2%有显著提升,出货量同比增长9...
2023年,汽车行业还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但2024年形势急转直下,标准普尔全球移动(S&P Global Mobility)报告显示,这一年轻型汽车产量下降了1.6%。这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疫情之后,汽车库存处于高位,大量积压的库存使得车企的生产动力不足;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汽车市场需求随之减少;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购买补贴减少,削弱了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积极性;汽车供应链复杂,零部件供应不稳定,也影响了汽车的正常生产。不过,从长远来看,汽车芯片行业的前景并非一片黯淡,实际上有诸多积极因素。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都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将稳步增长,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达2.7%。随着经济的复苏,利率也在缓慢下降。尽管美国可能实施的关税政策引发了一些担忧,担心这会导致全球通货膨胀,使利率再次上升,但如果利率能够保持稳定下降的趋势,消费者的购买力将得到提升,这将刺激汽车消费市场,从而间接推动汽车芯片行业的发展。汽车半导体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广泛应用,以及车内用户体验(UX)功能的日益完...
得了黑色素瘤,用免疫疗法治疗到底有没有效果?以前很难提前知道,现在,一个研究团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研发出一种“肠道芯片”,能预测黑色素瘤患者免疫疗法的效果,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这个研究团队是由欧洲肿瘤研究所和米兰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欧洲肿瘤研究所实验肿瘤学系的团队负责人路易吉·内齐(Luigi Nezi),以及米兰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系的马可·拉斯波尼(Marco Rasponi)教授牵头开展研究。大家早就知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疗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免疫疗法会在全身引发免疫反应,这是全身性的影响;同时,在肠道这个人体内细菌大量聚集的地方,也会发生局部反应。不过,以前要研究肠道里的这种局部反应,只能依靠动物模型,可动物模型有很多不足。毕竟,从临床角度看,没理由让接受黑色素瘤免疫疗法的患者去做结肠镜检查和结肠活检。而且,肠道炎症是免疫疗法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常常导致治疗被迫中断。于是,研究人员想到把“器官芯片”技术应用到结肠研究上,还专门做了创新设计,重点研究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疗法之间的联系。米兰理工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uBeat,是这个新“肠道芯片”模...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 4.4 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 5.3 亿,如此庞大的基数为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保养、配件更换等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张。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年增长率约为8%。外部驱动因素分析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乘用车)指出,中国汽车后市场外部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其中宏观驱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中观层面受产业驱动,主要受到来自上游整车市场和产业资金的影响。政策因素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NEV)市场的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旨在确立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不仅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也带动了相关售后零部件和服务的需求,为汽车后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促使汽车制造商和后市场供应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对环保型零部件和再制造产品的需求,促进了绿色售后市场的发展。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消费刺激政策、二手车政策等,直接影响汽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