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26 日,专注于提供系统 IP 以加速片上系统(SoC)创建的 Arteris 公司宣布,新一代用于 SoC 集成自动化的 Magillem Registers 技术现已正式推出。这一产品的问世,为半导体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有望重塑 SoC 开发的工作流程,推动行业效率提升。在当今的半导体行业,SoC 设计愈发复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芯片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行业数据显示,当前超 70% 的芯片需要进行重新设计(respins),这不仅增加了开发成本,还延长了产品上市周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实现硬件与软件的集成,成为了众多 SoC 设计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随着 AI 逻辑在芯片中的广泛应用,芯片的复杂度和尺寸不断增加,这一挑战变得更为严峻。Arteris 此次发布的 Magillem Registers 是一款功能全面的寄存器设计与管理产品,它能够精准自动化硬件 / 软件接口(HSI),从物联网设备的小型芯片到复杂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多芯片 SoC,都能借助它快速完成开发。对于芯片架构师、硬件设计师、固件工程师...
近日,专注于半导体、公钥基础设施(PKI)(公钥基础设施(PKI)是创建、管理、分发、使用、存储和撤销数字证书和公钥所需要的一套硬件、软件、策略、流程和规程。)以及后量子技术软硬件产品研发与销售的 SEALSQ 公司宣布,其量子技术路线图迎来重要里程碑 —— 在法国、印度、西班牙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同步推进量子专用集成电路(ASIC)项目。这一战略举措彰显了 SEALSQ 在量子计算时代的创新决心,旨在为新兴的抗量子计算攻击应用提供安全且高性能的半导体解决方案。ASIC,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为特定应用定制设计的集成电路。与通用集成电路不同,ASIC 是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特定电子系统的要求而设计制造的。其设计原理是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电路功能、性能、尺寸、功耗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将特定的逻辑功能固化在芯片中。例如,如果是为图像识别应用设计 ASIC,就会针对图像识别算法中的数据处理流程和运算特点进行电路优化,使得芯片在处理图像数据时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完成任务,同时降低功耗和成本。相比通用芯片,ASI...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指出,汽车后市场中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类型有车企、经销商、独立第三方门店、具备后市场业务的零部件品牌、非主营车载业务的消费品门店等。特斯拉率先引入了直营售后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售后服务渠道。这种模式下,车企直接投资并运营服务中心,负责车辆的售后服务。特斯拉的售后服务体系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实体服务中心、自营钣喷中心、虚拟服务中心和400客户服务。特斯拉的创新服务模式与传统售后服务不同,特斯拉在接到车主的需求后,首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沟通,以诊断车辆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不必要的面对面接触。此外,特斯拉对售后专员和维修师傅的考核标准仅基于客户满意度,避免了传统售后服务中常见的产品推销现象,从而提升了客户体验。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在直营模式下,车企越来越重视线上渠道的建设。官网和App/小程序是主要的线上服务平台。官网提供资讯推送、在线购车(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服务等;而App和小程序则进一步为车主提供了购买汽车用品、预约维保或道路救援、改装升级等一系列服务。图:部分主流车企销售模式调整动作及经销商管理模式新能源品牌的适应性新能源品...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英特尔正通过积极推进高数值孔径极紫外(高数值孔极紫外)光刻技术,加速实现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根据最新消息,英特尔已经在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的D1开发工厂安装并使用了两台ASML Twinscan EXE:5000 高数值孔极紫外光刻机,并在短短一个季度内成功处理了多达30,000片晶圆。这一进展不仅展示了英特尔在新技术应用上的大胆和决心,也为高数值孔极紫外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数值孔极紫外技术的核心优势高数值孔极紫外光刻技术是当前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显著提升了光刻分辨率和生产效率。与现有的低数值孔径(Low-NA)EUV工具相比,高数值孔极紫外能够将单次曝光的分辨率从13.5纳米提升至8纳米,同时将晶体管密度提高2.9倍。此外,高数值孔极紫外技术还减少了曝光次数和处理步骤,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时间和成本。例如,传统的Low-NA EUV工艺需要三次曝光和大约40个处理步骤,而高数值孔极紫外技术仅需一次曝光和不足10个处理步骤。这种效率的提升对于未来半导体制造的高密度和高性能需求至关重要。英特尔的战略布局与技术突破英特尔在高数值孔...
在电池技术的不断演进历程中,纸电池作为一种创新型电池技术,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了解纸电池,首先要明晰其工作原理。纸电池主要基于电化学原理运作,以植物纤维素为关键材料,纤维素不仅为电池提供了结构支撑,还在离子传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电池处于工作状态时,电池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锌 - 锰纸电池为例,负极的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锌离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向正极,形成电流,为外接设备供电。而在电池内部,水基电解质中的离子则在电场作用下,在正负极之间定向移动,维持电荷平衡,确保电池持续稳定地工作 。近日,新加坡初创公司 Flint 正在研发的纸电池,便是基于上述原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化学性质。其电能存储能力超过 220 瓦 / 千克,能量密度与现有锂电池相当 。这种电池采用植物纤维素、水基电解质和可回收金属等纯可持续材料制造,在生命周期结束后可回收并丢入堆肥,实现完全可持续发展。从设计理念来看,Flint 公司重新思考整个电池系统,利用纤维素作为离子传输媒介,用锌和锰等金属取代钴和锂等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基于纤维素用途广、柔韧性好的特点,制造商可根据设备空间设计电池结构,不必围绕固定电...
随着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电池寿命问题日益凸显,大量废旧电池的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挑战,复旦大学的彭慧胜教授及青年研究员高悦团队提出了一项创新策略:他们开发了一种“打一针”的方法,通过无损方式为锂电池补充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再生”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这种方法不仅为解决废旧电池处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还可能显著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这一突破性的技术有望在未来的能源存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过程能够将电池的循环寿命从500到2000次充电提升至60,000次,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期限,而无需进行昂贵的拆解或回收处理。这一研究成果已于本周三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上。锂离子电池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正极、负极、隔膜和含有锂离子的电解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能量。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部分锂离子会形成沉积物,成为所谓的“死锂”,这一过程会逐渐减少电解质中的锂离子浓度,从而降低电池的充电能力。当电池的容量降至初始值的80%以下时,电池便被视为失效。论文的通讯作者高岳表示:“一旦锂离子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