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高能效芯片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制造公司GlobalFoundries(GF)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了一项新的研究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关键半导体技术的性能和效率提升。此次合作将特别关注于AI及其他应用领域的发展,并致力于开发出更加高效、节能的芯片解决方案。合作亮点此次合作由MIT的微系统技术实验室(MTL)和GF的研发团队——GF Labs牵头。初期的研究项目将主要利用GF的差异化硅光子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单一芯片上集成RF SOI、CMOS和光学功能,从而实现数据中心的能效优化。此外,还将采用GF的22FDX平台,该平台以其超低功耗特性著称,适用于边缘智能设备。通过结合这两种先进技术,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这对于满足现代数据中心以及边缘计算设备的需求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在极端环境下运行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设备等,这项技术的进步将带来巨大的变革。学术与产业结合的力量MTL主任Tomás Palacios教授表示:“这次合作展示了学术界与工业界...
今天的内行看门道给大家分享的是Lines Blurring Between Supercomputing And HPC。该文章来自semiengineering,semiengineering专注于半导体工程及相关科技领域的报道与分析,为行业内人士和科技爱好者提供专业且前沿的资讯。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超级计算和高性能计算(HPC)之间界限日益模糊的现象。下面是该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在当下,AI 的蓬勃发展和计算组件的解耦正深刻地改变着前沿计算领域。超级计算机和高性能计算机以往在服务市场上差异显著,超级计算机多用于科学和学术计算,性能以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衡量;HPC 则侧重于传统应用,依赖高带宽内存、快速处理器通信和每秒大量的浮点运算。然而,随着 AI 训练和推理成为计算领域的焦点,二者的架构逐渐趋同。AI 对这两种计算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CPU 和 GPU 在异构环境中的融合不断演进,GPU 从游戏、挖矿领域走向 AI 计算核心,其出色的扩展性成为提升计算性能的关键。例如,谷歌在其数据中心,为训练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 AI 模型,采用了 CPU 和 GPU 相结合的方式,精心配...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能够在-40℃极寒环境下正常工作的钠离子低温软包电池。这一技术进展,不仅为小型电动车、启停电源和大型储能系统提供了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还为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因其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钠资源而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更具优势,这使其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低温性能一直是钠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唐伟教授的带领下,聚焦电解液的创新开发,通过采用弱溶剂与强溶剂结合的策略,成功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衰退的问题。这一创新使得电池在-40℃极寒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80%以上的续航能力,远超传统钠离子电池的表现,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这一突破在国内外钠离子电池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快速充电能力和较强低温性能的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被广泛看好,尤其在低速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我国极寒地区,传统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失效,而钠离子电池的...
易海创腾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圆满收官,为全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2025年2月27日,易海创腾举办的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在深圳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峰会以《以“蜕”为进 逆势增长》为主题,邀请了来自领英、Decade Energy、Autonomy、创维汽车、永泰数能、力合微电子、优优绿能、易事特、卫蓝新能源、迈格瑞能等全球新能源行业领袖、知名企业高管及专家学者等近千名嘉宾参会。峰会围绕新能源技术革新、新能源海外市场拓展及产业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光储充产业全球化布局的战略路径,助力中国新能源企业逐鹿海外。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秘书长周平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促进协会会长周元在本次峰会发表致辞。图: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现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随着世界各国加速布局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全球能源格局的挑战与机遇成为热点话题。因此本次峰会主办方易海创腾邀请了法国全球脱碳博览会(Autonomy)、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中德制造业交流...
在科技的浪潮中,传感器作为感知世界的 “触角”,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5年3月31日至4月2日,深圳会展中心将汇聚超过600+家“高、精、新”传感器与应用端企业,共同开启第三届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 Shenzhen)的盛宴。这场展会不仅是技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产业合作的桥梁,有望为传感器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展会规模与影响力本次展会的规模近15,000平方米,展品范围涵盖整个传感器产业链,包括各类传感器及相关产品、传感器材料、封装与测试、制造部件、制造设备与工艺平台、工业控制系列模块、嵌入式系统、算法、通信模组、传感器融合、AIOT技术、能源与环境、汽车电子等。如此全面的展品范围,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了一站式、完整、高效地掌握传感器与应用全产业链上的全球前沿技术与产品的绝佳机会。图: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二、多元论坛,聚焦行业前沿展会同期将举办多场顶级论坛,汇聚业内精英,共同探讨传感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深圳)传感产业生态建设大会该大会将集结各大应用端企业,邀约百余家传感器企业进行深度交流,集中探讨人工智能、工业、汽车、机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机器人领域正成为各大科技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2025年2月2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小鹏X9海外发运仪式上表示,小鹏汽车有信心成为中国最早量产L3机器人的公司之一。这一宣言不仅展现了何小鹏的雄心壮志,也彰显了小鹏汽车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深厚底气。一、技术优势:智能驾驶技术的复用与创新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人形机器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何小鹏透露,今年小鹏汽车将实现智能驾驶的准L3和L3能力。这意味着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将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能够在复杂的路况下自主决策和行驶。而这些技术将全面应用于小鹏的人形机器人Iron,使其在感知、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小鹏汽车的世界模型、强化学习和蒸馏能力等技术也将复用到人形机器人上。世界模型技术能够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构建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强化学习技术则使机器人能够在不断的试错中学习和优化行为策略;蒸馏能力技术则能够将复杂的模型知识转化为更简洁、高效的知识表示,便于机器人快速学习和应用。这些技术的复用不仅能够加速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程,还能够提升其性能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