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地方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储能发展迎历史性机遇全球能源革命趋势下,新型储能是储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自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引领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新型储能凭借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选址要求低等优势,在储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根据 CNESA 乐观情形下预计 2026 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 79.5GW,2022-2026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为 69.2%。图1:全球能源革命趋势下,新型储能是储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锂电:产业链成熟度高,占据新型储能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动力储能市场共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铁锂电池在储能市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熟度高凭借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等优势特点在新型储能市场脱颖而出;截止2022 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 94.5%占据市场主流。钠电:理论材料成本优势明显,开启商业化元年与锂相比,钠资源储量丰富 (含量占比 2.75%) 且分布均衡不受地域限制,材料成本优势明显。国内企业纷纷布局钠电,产业链逐渐完善.初步具备...
AI计算蓬勃发展,新计算模式不断出现。随着各大厂商对AI芯片的不断研究,芯片的计算性能不断提升,芯片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在芯片领域,用于深度学习最广泛的当属擅长并行计算的 GPU,而随着深度学习对算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各家公司开始研发生产专用于深度学习、DNN 的运算芯片或基于 FPGA 架构的半定制芯片。代表产品有 Google 研发的张量计算处理器 TPU、寒武纪研发的神经网络计算处理器 NPU 以及 Intel 旗下的 Altera Stratix V FPGA。目前各类芯片各有优劣,未来或将出现GPU、FPGA、“XPU”分别对应不同算力要求、产品结构的运算芯片市场。截至2021年8月,GPU在AI计算市场的份额最大,但FGPA、ASIC的发展迅速,未来有望取代一部分GPU的业务。与此同时,DPU的不断运用也将有效改善和加速网络数据传输计算速度,协同CPU、GPU高效运行。据了解,当前市场上主要有通用类(GPU、DPU)、FPGA(半定制)、ASIC(全定制)三大类 AI 计算芯片。其中 GPU 目前市场使用率最高,商业化较为成熟,全球最主要的供应商是英伟达。而以 FPGA 和 A...
近日,技术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正式推出业界首颗5MPDSI-2技术全性能升级Pro系列安防应用图像传感器新品SC5336P。新品拥有3K级的清晰画质,既是思特威安防应用全性能升级Pro系列的又一力作,也是业界首颗搭载DSI-2技术的3K级图像传感器。SC5336P搭载思特威创新的SFCPixel®专利技术与超低噪声外围读取电路技术,在夜视全彩以及噪声控制等性能层面均拥有优异的表现,并通过工艺升级与优化提升了产品在高温下的成像品质,力求以Pro级成像性能赋能安防模拟监控应用的智能化发展。业内首颗500万DSI-2技术图像传感器呈现3K16:9清晰视界继标清、高清化之后,安防摄像头分辨率的提升已呈必然之势。纵观当下安防主流市场,2K与3K均可适配1/2.7"镜头,且在主控芯片端亦可实现兼容,而4K分辨率数据传输则会带来更高昂的带宽配置成本,这些都加速了安防应用3K高清化的快速发展趋势。早在2021年思特威就已率先推出业内首批5MP图像传感器产品,受到市场与客户的双重认可与好评,此次推出的SC5336P是成像性能再次升级的又一佳作。作为业界首颗搭载DSI-2技术的500万3...
近两年由于疫情影响,IGBT已经供不应求,尤其是车用、工业用量增加,供需关系持续紧张。加上Tesla释出大砍碳化硅(SiC)用量75%消息,可能成为替代方案之一的IGBT缺货问题至少在2024年前难以解决。IGBT是近期半导体组件中,唯一还能大涨价且一路供不应求的品项。业者分析,IGBT大缺货有两大原因,一是当前太阳能逆变器采用IGBT的比重大幅提升,二是目前半导体产业正处于调整期,不仅产能有限,而且许多产能都被电动车厂抢走,在排挤效应下,导致IGBT供应不足。据悉,IGBT是一种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国际上公认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三次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工业控制及自动化领域的核心元器件,其作用类似于人类的心脏。IGBT是新能源汽车主控、风光储逆变器/变流器、以及工控核心功率器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风光储需求崛起,IGBT市场规模随之增长。国内厂商进展来看,当前时代电气、斯达半导、士兰微等厂商 IGBT 产品已能够对标英飞凌第七代产品;时代电气、斯达半导、BYD 半导、士兰微、宏微科技等厂商 IGBT 产品已在新能源车用领域实现量产;头部厂商在光伏、风电领域亦实现批量出货,预计未来...
近年来,国内智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在市场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相较于传统家居产品,智能家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人们对智能家居的接受度提高,传统家居产品将逐渐被智能家居所替代。业内人士称,智能家居行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022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空前扩大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2.2亿台,同比持平微涨。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2021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在5800亿元左右,较2020年增长了12.75%,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515亿元。据了解,全屋智能市场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包括网联化、场景化、感知化和自主化,目前国内的全屋智能发展处于智能感知化阶段,即智能家居产品在场景的连接基础之上,产品交互和感知方式多元丰富,在不断提升交互主动性的阶段。在此阶段,已有众多不同行业“玩家”加入布局,推进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全屋智能垂直类品牌,如欧瑞博、绿米等,技术、产品和渠道方面的布局较为深厚,并逐步形成自身竞争特色;还有以华为、小度为代表的IT品牌,...
根据《2023-2027年中国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应用领域扩展,CMOS传感器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预计2023-2027年,全球市场将以6.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CMOS工艺制造的图像传感器,主要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其光电转换原理与CCD传感器相同。根据像素结构不同,CMOS传感器可分为无源像素被动式传感器(PPS)、有源像素主动式传感器(APS)两大类。与CCD传感器相比,CMOS传感器在成本、功耗、体积、集成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凭借其优势,CMOS传感器逐渐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监控、医疗、数码摄像机、脸部识别、3D扫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CMOS传感器已取代CCD传感器成为图像传感器市场主流产品。CMOS传感器与CCD传感器研究均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早期受制于制备技术,CMOS传感器存在分辨率较差、噪声大、灵敏度较低等缺点,CCD传感器凭借噪音低、像素少等优势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但CCD传感器存在体积大、发热大、功耗高等问题,无法适应电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