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小米科技创始人&CEO,雷军在其自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称,针对2024全国两会,自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将提出四大建议。这四份建议案不仅体现了他对当前国内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也显示出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图:雷军针对2024全国两会提出四分建议提案在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建议中,雷军指出,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我国制造业在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他强调,我国制造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面临供应链全链路贯通困境、国内行业碳数据库缺失等问题。因此,他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制造业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中,雷军表示,当前各行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顶尖人才储备方面仍有不足。他提出,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以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的建议中,雷军强调,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保障...
在全球半导体需求的持续推动下,韩国在2024年迎来了强劲的经济开局。据彭博社报道,1月份韩国全国出口量增长,其中存储芯片出口增长高达56.2%,推动了总体出口增长18%,超出预期。海关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根据工作日差异调整后,1月份韩国出口量同比增长了5.7%。尽管相较于12月份的14%有所放缓,但仔细观察表明,对韩国主导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图:韩国存储芯片出口量飙升(图片来自于网络)半导体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半导体出口成为1月份韩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同比增长56.2%,创下自2017年12月以来的最大增幅。韩国在半导体生产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全球对其存储芯片的强劲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良好兆头。三星电子报告显示,尽管整体收入连续第四个季度下降,但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利润已经实现盈利。花旗研究分析师指出,近几个月来,台湾和韩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如果科技升级周期扩大,这对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将更具经济意义。多元化出口支撑经济基础除半导体外,韩国出口的其他驱动力也为经济提供了支撑。汽车、石化和造船业等多个领域都表现强劲,构建了韩国广泛的工业基础。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份汽车出口...
根据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中国在2023年继续保持对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出口的主导地位,全球出货量较2022年增长了三分之一以上。然而,这一崛起的过程中,中国与欧洲的贸易紧张局势导致出口流量略有变化。中国主导太阳能市场中国的太阳能组件出口总量约占全球太阳能出口的80%,2023年发电容量总计约220,000兆瓦,比2022年增加超过55,000兆瓦。中国在太阳能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清洁能源发电需求不断增长的时代。然而,这一主导地位并非没有波折。欧洲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导致2023年全年组件出口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仍然是中国太阳能组件最大的目的地,但其占比由2022年的55%下降至2023年的46.35%。而亚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增幅最大,首次超过欧洲国家,占比达23%。图:2022年至2023年中国太阳能组件出口分地区、份额及变化国际贸易紧张与局势变化欧洲的绿色能源转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廉价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进口对欧洲本土太阳能制造商构成了威胁。欧洲国家太阳能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但绝大多数太阳能产品依然依赖于中国的进口,达到了95...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2月28日宣布,香港政府将启动价值100亿港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旨在支持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领域的企业。这一计划以政府与企业一比二的配对形式,为每家企业提供最多两亿港元的资助,预计将吸引50至100家企业在香港投资不少于200亿港元。图:香港政府推出百亿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加速计划资助机制根据计划的资助机制,政府将以一比二的配对形式,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资助。每家企业可获得最多两亿港元的支持,但在香港的投资额不得低于两亿港元。此外,参与计划的企业还可通过研究人才库获得资助,用于聘用研究人才。同时,在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下,企业可以先导形式聘用小量非本地技术人员,以推动在港先进制造设施的建立和营运。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是关键推动力陈茂波强调了人工智能对香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数码港正积极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应对研究机构和业界对算力的不断增长需求。政府还计划投入30亿港元推行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等,以促进科研突破、加强算力中心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并进行推广和教育活动。这一举措旨在吸引更多海内外人...
导读: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迈入全球舞台,2023年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将创下新纪录,超过282亿美元。尽管较2022年297亿美元稍有下降,但这一数字尚未包含一些未确定投资额的大型项目,如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等。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对外直接投资更集中在中游电池制造领域,相关投资高达224亿美元。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链全球布局的变化,这一趋势将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据美国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2月29日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将创下新纪录,尽管投资额略低于2022年的297亿美元,但这一数字并未包括一些尚未确定投资额的大型项目,如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等。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更加集中在中游电池制造领域,相关投资高达224亿美元,占总投资的大部分。与此同时,预计2024年,中国对海外电动汽车的投资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但投资方向可能从电池制造逐渐转向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整车制造。咨询公司Automobility估计,中国每年可能过量生产1000万辆汽车,相当于2022年北美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图:新公布的中国汽车电子对外直接投资**电动汽车产业...
据悉,广州日报生活2024年2月28日报道称:随着整车出口业务迅速增长,广东省汽车产业在新年掀起一轮强劲的“出海”浪潮。南沙汽车口岸在春节期间取得了显著的出口业绩,成功完成5艘外贸滚装船的出口作业,约8000辆汽车顺利驶向国际市场,创下春节期间外贸车辆出口的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约四分之一,同比增长190%,再次突显了广东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数据显示,南沙汽车口岸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集群,去年汽车外贸出口数量已达到18万辆,同比增长68%。当前,南沙汽车口岸航线覆盖了波斯湾、东南亚、中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货物种类丰富多元。借助我国汽车出口市场的不断拓展,南沙汽车口岸以强劲的外贸出口势头,积极提供高质量服务,致力打造汽车出口的“南沙方案”,为广州港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内陆地区、连通世界的汽车出海大通道贡献力量。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份,南沙汽车口岸的外贸汽车出口量超过了2万辆,同比增长67%,再次刷新了单月外贸出口业务量的记录。此外,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新车成功走向国际市场,二手车也逐渐成为广东省汽车出口的一大特色。图:南沙汽车口岸即将出海的汽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