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头们的竞技场上,每一次创新都可能引领行业的新潮流,而苹果更是曾经的潮流引导者。近日,苹果公司再次证明了其在智能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成功获得了一项关于智能戒指的专利,这一专利的公示无疑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未来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这项名为“皮肤间接触检测”(Skin-To-Skin Contact Detection)的专利,不仅是一项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未来交互方式的一次大胆探索。根据专利描述,这项技术能够实现用户通过手指之间的接触或特定运动手势来控制智能设备,这种交互方式的直观性和便捷性,预示着智能穿戴设备操作界面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专利中提到的交互手势种类繁多,从打响指、做出剪刀、石头、布的简单手势,到手心上画手势、捏指滑动等复杂动作,每一种手势都有可能触发不同的设备响应。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操作的趣味性,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交互体验。想象一下,在未来,我们可能只需轻轻一碰,就能完成电话接听、信息发送等操作,这种便捷性将极大地提升智能设备的使用效率。图:苹果智能戒指相关专利解析图苹果公司的这一创新,不仅是对现有智能戒指技术的一次升级,更是对智能穿戴设备交互方式的一次颠覆。与传统...
在当今的人工智能领域,每一次发声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近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奇在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中,就当前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张奇教授不仅是复旦眸思(MouSi)大模型的负责人,也是MOSS大模型的核心人员,他的见解对于理解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张奇教授首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Claude3模型进行了评价。他认为,尽管Claude3在某些榜单上超过了GPT-4,但从实际体验来看,达到GPT-4的水平依然具有挑战性,大幅度超越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尽管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有新的突破,但真正的进步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在讨论GPT-4时,张奇教授指出,这是统计机器学习在文本理解上的一个巅峰,未来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增长可能会放缓。他强调,大模型技术的核心在于推理能力,而目前大模型在这方面的表现仍然较弱。这一观点揭示了当前大模型技术的局限性,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图:复旦教授张奇谈国产AI大模型(原图来自搜狐科技)张奇教授还提到了国内大模型发展的现状。他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持续投入,国内与...
在科技领域,每一次创新都可能引发行业的变革。就在今天,当地时间3月27日凌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一席话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他透露,特斯拉在降低人形机器人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可能会实现颠覆性的下降。与传统机器人相比,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在成本上的潜在优势,无疑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马斯克的这一表态,是在回应一位用户的帖子时做出的。该用户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人形机器人的重量不到汽车的十分之一,但制造坡道是否能达到汽车的十倍。马斯克对此回应称,尽管人形机器人单位质量的复杂性要高得多,但他相信最终成本将不到一辆汽车的一半。这一预测,如果成真,将是对现有机器人制造成本结构的一次重大突破。图:马斯克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不到汽车的一半回顾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不断取得进展。2021年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原型Optimus首次亮相,尽管当时只是一个原型,但它的出现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一年后,Optimus在2022年的特斯拉AI Day上以“四肢健全”的形象出现,尽管还需要人...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医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睿米®RM-200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近日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斯塔纳总统医院成功辅助完成了该国首台手术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中国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也标志着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在国际舞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现了中国智造在精准医疗领域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实力。睿米®RM-200手术机器人的科技含量集中体现在其卓越的精准性、稳定性和易用性上。该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和控制系统,能够在医生的指令下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大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在精准性方面,睿米®RM-200通过高精度的机械臂和传感器系统,实现了对手术部位的精确定位和操作,尤其是在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其表现更为出色。稳定性方面,机器人的运行平稳、精确,能够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性能,这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尤为重要。易用性上,睿米®RM-200的操作界面友好,医生经过简短的培训即可上手,这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更多的医疗机构能够应用这一先进技术。图:中哈双方医生使用国产神经...
在全球通信行业持续变革的背景下,中兴通讯今日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展现了公司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表现。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在2023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242.509亿元,同比增长1.05%,显示出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更令人瞩目的是,公司净利润达到了93.25亿元,同比增长15.41%,这一显著的增长反映了中兴通讯在提升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毛利率的提升是中兴通讯2023年财务报告中的一个亮点。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了41.53%,同比上升了4.34个百分点,这一提升主要得益于运营商网络、政企和消费者业务三大板块毛利率的全面增长。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营业成本同比下降了5.93%,这主要得益于政企和消费者业务成本的有效减少。分市场来看,中兴通讯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营业收入达到了864.85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9.61%,同比增长1.45%。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也实现了377.655亿元的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仅为0.15%,但在全球化布局中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在业务板块方面,运营商网络作为中兴通讯的核心业务...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企业合作伙伴,共同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由李万万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量子点液态生物芯片多指标体外检测系统,并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点液态生物芯片技术平台。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在体外诊断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更在国际舞台上打破了长期存在的技术垄断。量子点,这种直径小于10纳米的半导体发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子性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去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量子点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使得这种材料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受到了全球的关注。液态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它适用于核酸和蛋白类标志物的检测,以其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备受瞩目。这种技术能够同时分析单管样本中的多种目标物,极大地提升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医疗诊断、疾病监控、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液态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图:上海交通大学液态生物芯片技术获得突破长期以来,液态生物芯片技术的核心——特殊的荧光聚合物微球及其信号解析方法,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这一技术壁垒高、制造难度大,是体外诊断领域中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