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人工智能领域,每一次发声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近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奇在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中,就当前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张奇教授不仅是复旦眸思(MouSi)大模型的负责人,也是MOSS大模型的核心人员,他的见解对于理解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张奇教授首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Claude3模型进行了评价。他认为,尽管Claude3在某些榜单上超过了GPT-4,但从实际体验来看,达到GPT-4的水平依然具有挑战性,大幅度超越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尽管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有新的突破,但真正的进步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在讨论GPT-4时,张奇教授指出,这是统计机器学习在文本理解上的一个巅峰,未来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增长可能会放缓。他强调,大模型技术的核心在于推理能力,而目前大模型在这方面的表现仍然较弱。这一观点揭示了当前大模型技术的局限性,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图:复旦教授张奇谈国产AI大模型(原图来自搜狐科技)
张奇教授还提到了国内大模型发展的现状。他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持续投入,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将会扩大。他鼓励有技术信仰和资金支持的团队去追随OpenAI的脚步,因为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可能追赶甚至超越。
在谈到追赶OpenAI的成本时,张奇教授坦言,要完全复现GPT-4,至少需要20亿人民币的投资,而且这还不包括用户推广等商业成本。他强调,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很难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这一观点提醒我们,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
张奇教授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来看待当前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挑战。他的观点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在人工智能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实现技术的突破和进步。
总的来说,张奇教授的访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他不仅对当前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观点鼓励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研究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工智能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中,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