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VS新能源车:固态电池谁先破圈?——卫蓝魏纪周:“不起火”电池的战场在储能“固态电池大规模起量的突破口,是储能,而非新能源汽车。”(2025年2月27日,深圳)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上,卫蓝新能源副总经理魏纪周抛出一项颠覆性判断。尽管行业内有观点认为其应优先用于新能源汽车,但魏纪周直言:“储能场景对安全性和寿命的极致需求,才是固态技术的最佳试验场。”支撑这一论断的,是卫蓝新能源的“杀手锏”:全球首个投运的百兆瓦时级混合固液储能电站。2024年6月,浙江龙泉100MW/200MWh项目并网,其搭载的280Ah电池以“5mm针刺不起火、模组热失控不扩散、常温循环8000次”三项硬指标,拿下国网严苛抽检的“全通过”战绩。魏纪周用数据划出分界线:“当储能电站因液态电池炸成火海时,能量密度毫无意义——安全溢价,只有储能敢买单。”图:卫蓝新能源副总经理魏纪周在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演讲一、卫蓝新能源:中科院技术孵化的固态电池“破局者” 成立于2016年的卫蓝新能源,背靠中科院物理所固态电池技术团队,是国内少数实现混合固液电池量产的“硬科技”企业。其创始人阵容堪称豪华——陈立泉院...
新能源出海新法则:如何从内卷王市场杀出重围?——解读易海创腾CEO王志龙的全球化营销策略一、引言:出海浪潮中的新能源企业突围之路2025年2月27日,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在深圳盛大召开,吸引了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专家、企业高管和行业媒体。作为大会的重磅环节,易海创腾/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创始人兼CEO王志龙先生登上讲台,以一场极具个人风格的演讲,点燃了在场近千位行业从业者的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健康问题?”演讲伊始,王志龙以一场自嘲式的“肩周炎”梗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他笑言,自己因为肩周炎不得不戒掉了冰可乐和冻啤酒,结果意外地发现,困扰他多年的鼻炎和咽喉炎也随之好转。这个看似与新能源毫无关联的故事,实则暗藏深意:很多时候,真正的成长并不是一开始就能预见的,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新能源企业出海,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王志龙话锋一转,将这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申至新能源行业的全球化竞争。他指出,全球化竞争已经进入深水区,品牌影响力的构建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开拓,而是一场关乎战略定力、价值沉淀与生态重构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可能一开始就掌握所...
导语:一场关于生存的行业激辩 (2025年2月27日,深圳)一场关乎中国新能源产业前途的讨论在“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圆桌论坛上演。台上,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会、领英、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天源)、易事特、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易海创腾等机构的嘉宾,围绕“不出海便出局”“合规暴雷风险”“非洲55万台神机”等关键词激烈交锋。台下,近千名企业代表屏息凝神——这场讨论的答案,或许将决定一批中国企业的生死。 图: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圆桌论坛(嘉宾从左往右:赵兴华、张帅、何鑫、周元、王志龙、闪涛、周胜勇)第一章 不出海,就出局?行业领袖的“分裂”共识 “国内卷不动了,但海外可能是更大的坑。”论坛开场,主持人(知名半导体专家&半导体投资人赵兴华先生)抛出“不出海便出局”这一行业热议话题,嘉宾观点迅速分化。 图: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影响峰会主持人知名半导体专家&半导体投资人赵兴华“出海派”的生存逻辑 领英广告业务部客户总监张帅用数据说话,国内新能源市场毕竟是存量市场,增量有限,海外增量市场是必然的选择。他提到,通过领英平台精准触达欧美客户,单条销售线索成本仅为线下展会的十分之一...
(深圳,2025年2月27日)在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上,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董事长刘鲲博士以《全球光伏及储能智慧化需求、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为题,揭示了光伏行业竞争的新维度。当全球光伏企业深陷价格内卷时,他提出,中国企业突围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电力线通信(PLC)技术——这项利用电线传输数据的技术,正在成为重塑行业规则的“隐形战场”。一、从“硬件竞争”到“数据连接”:PLC技术的战略价值“所有的智慧化首先得有连接,而电力线就是新能源系统的天然数据通道。”刘鲲博士强调,光伏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组件效率,更在于良好的发电效率、安全监测管理能力。在北美市场,当地强制要求分布式光伏系统实现组件级快速关断功能,PLC 技术通过电力线通信可在秒级内切断电流,满足安全规范的同时避免了额外布线成本,且是海外光伏安全关断领域的唯一技术标准选项。力合微电子研发的符合安全关断SUNSPEC 标准协议的 PLC 芯片,已通过国际认证并规模化应用。刘鲲表示:“这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更让中国企业在满足国际标准时掌握了技术主动权。”全球光伏市场正从 “硬件堆砌”转向 “系统智能化”,通信连接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壁垒。...
一、峰会背景与核心议题:新能源全球化步入“深水区” 2025年2月27日,深圳光明国际会议中心,由易海创腾主办的“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落下帷幕。这场以“以‘蜕’为进,逆势增长”为主题的峰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近千名新能源行业领袖、企业高管及专家学者。峰会聚焦新能源技术革新、海外市场拓展及光储充产业全球化布局,被视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风向标”。 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通服”)的业务总监钱江先生在峰会上分享了《海内外光储充工程项目需求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图:中通服业务总监钱江在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上演讲二、演讲核心观点:央企“国家队”的全球化逻辑1. 企业实力背书:央企资源+市场化打法 钱江在演讲开篇即亮出企业“底牌”——中通服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控股,2024年营收近1600亿人民币,位列《财富》中国500强第98位。这家央企的国际化布局以香港公司为法律支点,南非公司辐射中东非市场,形成了“少人前线+后方支持”的轻量化出海模式。“我们在海外只保留少量市场和交付人员,大部分技术支持团队留在国内。”钱江直言,“海外人力成本高、签证难,这种模式能最...
一、产业困局:同质化竞争与技术短板的双重挑战近年来,全球新能源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推动下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在这一繁荣景象背后,行业内卷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使得许多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面对这一困境,新能源企业如何破局?又该如何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不久前召开的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上,盛路物联董事长及无线电协会会长杜光东博士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下面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的小编为您梳理杜博士演讲的核心内容: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规模领先全球,创新突破不足"的典型特征:据市场预测,光伏EPC按2.8元/W,预计远期降至2.5元/W,储能EPC 0.8元/Wh,预计远期长时储能降至0.6元/Wh。这种价格战的背后,折射出全行业面临的深层危机——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的同质化竞争。以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项目为例,其储能系统较国内同类产品溢价两至三倍。这种价格差异不仅源于品牌溢价,更反映出技术维度的代际差距。值得警惕的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杜光东博士在会场指出:"我们已具备完整产业链,但尚未建立核心技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