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半导体代工行业正经历技术升级与产业格局调整的双重冲击。从2nm工艺的突破到企业战略重组,从地缘政治博弈到绿色计算趋势,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技术军备竞赛白热化,2nm成新战场台积电、三星、Rapidus等企业在2nm工艺上的激烈角逐,折射出摩尔定律尚未失效的产业现实。15%性能提升与30%能效优化的参数背后,是AI算力爆发对先进制程的饥渴需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日本Rapidus以"黑马"姿态入局,试图打破台积电-三星双寡头格局,这不仅意味着技术门槛的突破,更暗示地缘政治因素正重塑半导体供应链。而台积电提前量产时间表的行为,则凸显头部企业通过技术代差巩固垄断地位的商业策略。二、产业重组暗流涌动,竞合关系复杂化GlobalFoundries与联电的合并传闻、英特尔与台积电的潜在合资,揭示出后进者在追赶道路上的生存焦虑。当技术研发成本攀升至百亿美元量级,中小型代工厂的独立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行业或将走向"超级联盟"时代。这种竞合悖论——既要在尖端领域厮杀,又需在成熟节点抱团——体现了半导体产业特有的"合作式竞争"生态。三、HBM技术成为存储与逻辑芯片融合的关键枢...
一、 公司概览思格新能源创立于2022年5月,聚焦于新能源储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其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电力电子与储能技术,致力于打造光储充产品与解决方案;满足绿色低碳社会转型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成为客户最信赖的合作伙伴。根据若斯特沙利文行业报告(统计时间为2024年第1季度至第3季度),思格新能源已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供应商;是中国储能行业最快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美元(截止到2025年2月17日数据)。公司现有七百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0%,有420+的专利申请数。二、 产品优势思格新能源不断超越行业标准,引领家庭能源革命。全球首创的思格光储充一体机(简称:SigenStor)采用全新的系统架构设计,将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直流电动汽车充电模块、能源管理系统融合一体,为家庭能源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智能、简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图:思格工商业逆变器(图源:思格新能源官网)极致安全采用行业领先的五重电池安全防护技术,保障储能系统安全。在断电的紧急情况下,思格一体机可以极速切换至离网模式,确保家庭电力供应稳定如常。非凡体验首创家用光储直流快充...
在本章前面部分,我们已经介绍了“推动竞技场发展”的三大关键成分,并解释了为何这三种成分能够推动高增长与高度活跃的竞争环境。本节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在这三大成分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这三种成分如何融合,共同促成了当今各大竞技场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推动竞争升级的核心力量数字化的推进,极大地扩展了可以实现激烈竞争动态的行业范围,成为三大“魔药成分”同时崛起的关键推手。举例来说,传统实体零售商在降低单位成本方面的投资效率远不及线上零售商。传统零售的营销投资仅在门店所在的物理范围内有效,而电商则可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营销,显著扩大了目标市场的覆盖范围。网络效应加速爆发。在多个领域,数字化放大了网络效应的作用。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越多,其对每位用户的价值就越大;搜索引擎用户数量越多,数据积累越丰富,其结果就越准确、越有价值;电商平台则展现出“双向网络效应”——商家越多,吸引的消费者越多,反之亦然。在消费电子及其背后的操作系统(如 iOS 和 Android)中,也存在类似效应:用户越多,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应用,进而又吸引更多用户。推动全球化发展。数字化还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原本只能在本地或...
华为再次以颠覆性的创新技术震撼全球。4月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华为FusionSolar工商业旗舰峰会——未来能源峰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行业首款工商业智能风液储能系统——LUNA2000-215系列。这款由华为全球12个研发中心历时三年研发而成的储能系统,以91.3%的循环效率、独特的双回路冷却板设计以及C2C双链安全系统等多项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储能行业的技术标准。一、技术突破:91.3%循环效率背后的硬核实力 LUNA2000-215系列的核心亮点在于其行业领先的91.3%循环效率。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储能系统的性能标杆,也意味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化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传统储能系统的循环效率通常在85%左右,而华为通过风液智冷技术实现了显著提升。该技术结合了风冷与液冷的优势,通过自研的智冷路由器,根据环境温度和电池工况自动切换运行模式,实现了类心率式的自适应调节。此外,双回路冷却板设计进一步优化了热管理效率,确保系统在高强度运行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温度,还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适应了工商业用户的实际需求。图:华为在德国发布行业首款工商业智能...
2025年4月15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X平台对外公布了激动人心的新消息——特斯拉即将推出一种基于纯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型全自动驾驶(FSD)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独立于激光雷达等复杂传感器系统,仅依靠车辆的摄像头和特斯拉自研的AI芯片进行协同运作。此举标志着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激烈竞争中,特斯拉与激光雷达派的较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依靠Dojo芯片和摄像头实现自动驾驶,而激光雷达派则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提升感知能力。这场技术对决不仅关乎自动驾驶的未来,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格局。图:马斯克宣布仅需摄像头和特斯拉AI芯片就完成纯视觉自驾方案一、纯视觉路线的技术逻辑与优势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人类可以通过双眼驾驶汽车,自动驾驶也可以通过摄像头实现。特斯拉的硬件配置包括8个环绕车身的摄像头,提供360度视野,配合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形成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系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且数据一致性高。摄像头价格低廉,相比动辄上万美元的激光雷达,其成本优势显而易见。此外,纯视觉方案的数据源单一...
在刚刚结束的2025(第十四届)OFweek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4月10日)上,我作为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的代表参与其中,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动人气不减,但在交流中我感受到“热闹”与“冷思考”交织。尽管现场人头攒动、话题热烈,但台前幕后的行业共识却更显沉静: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从规模增长转向系统优化与价值重构。作为长期关注泛半导体产业的媒体,我们更关注“系统”与“芯片”在出海战略中的角色定位——系统能力决定了中国机器人的产业纵深,芯片能力则成为能否撬动海外市场的关键切口。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出海,不仅需要产品迭代,更需要架构突破。与大众想象中火热的机器人产业不同,在实际的工业机器人赛道,许多企业都在面临“项目少、价格卷、回款难”的局面。一位与会嘉宾坦言:“不仅订单缩减,连报价都越来越像家电业了。”可见,行业虽然不乏热度,但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未完全跑通。但“瓶颈往往也是突破口。”在与众多机器人厂商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一条更为清晰的出海路径——以系统为主导、以芯片为切口,执行分层策略,找到属于中国机器人的全球机会。图:2025(第十四届)OFweek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一、芯片与控制系统是“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