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天的分享,前面我们了解了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的背景、目前主要的储能技术概况、以及储能产业规模和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现状,今天,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会根据储能下游不同的应用场景来讲述储能商业模式的情况,发电侧储能目前市场的商业模式发展如何?一起往下看。储能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在发电侧主要起到匹配电力生产和消纳、减轻电网压力等作用;在电网侧主要用于减少或延缓电网设备投资、缓解电网阻塞,以及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在用户侧则帮助用户实现削峰填谷或光伏自发自用等模式,降低电费支出(图13)。图13:储能下游应用场景示意图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累计装机主要分布在发电侧,总能量6.8GWh、占比48.4%,其次为电网侧(38.7%)和用户侧(12.9%)。从细分领域来看,发电侧以新能源配储(81%)应用为主,电网侧以独立储能(89%)为主,用户侧以工商业(42%)应用为主(图14)。图14:2022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累计分布情况发电侧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分析 发电侧储能是指在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发电上网关口内建设的电储能设施...
欢迎来到今天的“储能行业分析报告”的分享,在了解了中国储能行业发展背景,以及储能技术背景之后,在今天的分享中,中国出海半导体将重点为您解读两个问题:一是储能产业的规模及预测;二是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比较。 储能产业规模及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提升将带来全球储能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伴随着未来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未来30年全球发电量将增长约70%,到2050年达到4.2万TWh。其中可再生能源预计未来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到2050年约占总发电量的56%,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长了两倍多。以煤和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目前仍为主要发电能源,在2020年占比近60%,但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到2050年,传统能源的占比将下降到39%(图6)。图6:全球不同类型能源的发电量预测,1000TWh15 从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分布来看,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主要驱动力。据EIA预测,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占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2%,较2020年占比提升近一倍。而传统...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的背景情况,在今天的分享里,中国出海半导体将为您呈现储能市场的技术现状,储能方式有哪些?以及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情况。储能方式有哪些?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热储能、电储能、氢(氨)储能三大类,其中,电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目前在电力系统的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仍是主要方式,但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多种新型储能方式正迅猛发展(图1)。图1:储能技术分类传统储能:抽水蓄能目前为主流但未来发展空间可能受限抽水蓄能,即利用水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能与水的势能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通常而言,抽水蓄能电站由存在一定落差的上水库、下水库和连接两个水库的引水系统、地下厂房(可逆式水轮机组)组成。当电力负荷处于低谷,或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持续工作时,电站通过位于地下厂房的可逆式水轮机组利用电力系统多余的电能把水抽至上水库以势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高峰期,或风、光等新能源停止工作时,把上水库的水放至下水库发电,实现水能到电能的转化,输送给电网。从组成结构来看,抽水蓄能电站在普通水力发电站的基础上增设了实现下水库到上水库输水...
针对储能行业发展的背景情况,你知道多少?中国出海半导体网今天将会为您呈现由毕马威中国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中的背景部分,相信通过今天的分享,您将会对整个储能行业发展的背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储能?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发改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大力发展储能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双碳”目标的必选项,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储能作为一种优质的灵活性资源,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未来储能的经济性将在持续的示范与应用中得到逐步提升,解决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空间不匹配、时间不同步等问题。第二,为实现“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将迎来规模化发展,但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出力的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增加了调峰调频的压力,引发了电网电压质量下降等问题。...
中国出海半导体了解到,陕西省委机关报《陕西日报》在其2023年10月5日发行的报刊中刊登了一篇名为《8年深度合作终结硕果——陕西民营企业携手德国专家共同开发传感器新技术》的报道,重点是深入解析了中星测控和德国传感器专家迈克尔共同研发MCS(金属熔合系统技术)传感器的起因、成果和目标,并且展示了MCS19压力传感器的详细情况。下面,我们一同了解其详细内容。中星测控与德国传感器专家迈克尔的“缘起”2023年9月6日下午,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测控)二楼会议室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讲座——来自德国的退休专家迈克尔正在为中星测控的十几位海外市场销售人员讲解传感器的技术理论以及海外市场对各种传感器的需求。迈克尔幽默诙谐的话语,不时引发会场的阵阵欢笑。已经年过80的迈克尔,身板硬朗、思路清晰。他一直从事传感器研发工作,曾担任德国知名称重传感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作为行业内资深的传感器专家,迈克尔退休后,对钻研传感器前沿技术依旧保持浓厚兴趣。他与中星测控联合开发的MCS19压力传感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次他来西安,就国际高端工业压力传感器技术研发与中星测控的技术人员开展深度交流。说起迈克...
为了维持摩尔定律的有效性,半导体中上游厂商在先进制程的道路上正拼尽全力,然而,伴随工艺制成的进步,晶圆价格攀升的节奏却更加令人发指,近日,中国出海半导体了解到,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有分析认为2nm比3nm成本将会疯狂提升,每片芯片价格将上涨将高达50%。据了解,IBS经过估算认为,建造一座月产量5万片晶圆的3nm晶圆厂,成本约200亿美元。而同样一座月产量5万片的2nm晶圆厂成本却高达280亿美元。成本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价格高昂的ASML EUV光刻机数量的增加,2nm比起3nm需要更精细制程,要保持生产速度,不可避免需要用到更多先进制程设备,而EUV光刻机只是其中一种。图1:先进制程工艺成本对比(按芯片生成计算,以美元为单位)目前苹果,是唯一采用台积电最新3nm(N3B)制程量产芯片的公司。据估算,台积电量产N2制程每片12寸晶圆成本约3万美元,N3B制程同规格晶圆成本约2万美元,这意味着晶圆成本增加了50%。IBS 预估表示,苹果在自家每片3nm芯片的成本已经要花费大约50美元,如果升级到2nm那成本就要来到大约85美元,而这部分成本自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明年iPhon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