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谷哥,原名谷荣祥,现任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中持续连载了《神谈戏聊传感器》系列随笔,记录了他本人对传感器、物联网行业的认知和感悟,中国出海半导体网授权转载他的文章,让读者们能从一位资深行业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行业的过去、现状和发展。为便于阅读,文章在转载时有改动,如有需要,您可在文章末尾找到原文阅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感器技术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也是连接全球经济的纽带。今天,我们有幸向您介绍一篇来自谷哥的深刻见解,他以亲身经历和专业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中国传感器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的风采。在这篇文章中,谷哥不仅分享了他从西安出发,乘坐高铁前往北京的旅途见闻,还深入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他以全国工商联物联网委员会履职主席交接仪式暨交流座谈会为背景,为我们揭示了物联网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中的创新与突破。文章中,谷哥还特别提到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强调了创新意识和从0到1的创新精神。他以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为例,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此外,谷哥还详细介绍了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从天...
在全球面临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挑战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中腾微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一领域成果显著,近期成功中标巴巴多斯4.6MWh储能电站项目。作为巴巴多斯首个储能项目,这不仅是该国能源升级的重要里程碑,也将助力其实现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巴巴多斯4.6MWh储能电站由国家石油公司(NPC)发起,泛美开发银行(IDB)资助,旨在推动国家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至2030年的80%目标。这一项目在巴巴多斯的能源转型规划中举足轻重,通过储能技术优化电网稳定性,为当地清洁能源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目前,巴巴多斯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成本较高。储能电站的建设将极大降低对进口燃料的依赖,同时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应用效率。二、技术创新:中腾微网的领先优势中腾微网以自主研发的智能微电网技术闻名,其核心技术包括:1. 能量管理系统(EMS):实时监控与优化能源分配,确保电网运行高效稳定。 2. 储能逆变器:高转换效率支持,确保电力传输质量。 3. 储能系统: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适应复杂环境。 4. 全球数据采集与云监控平台(GDP):远程监控...
2025年,人工智能(AI)将成为推动集成电路(IC)复杂化的核心力量,满足各大市场需求,包括数据中心、个人电脑(PC)、智能手机以及汽车产业。预计逻辑芯片市场将迎来产量和价格的双重上涨,而AI还将成为存储市场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数据中心的AI应用中,高带宽内存(HBM)和固态硬盘(SSD)需求将急剧上升。此外,边缘计算中的AI也将推动5G和Wi-Fi 7等连接模块的收入增长。尽管边缘设备上的AI不断发展,大多数AI应用仍然依赖于数据中心计算,这也使得数据中心AI加速器的成本效益变得更加重要,而非单纯的性能追求。更高能效的设备可能会逐步蚕食NVIDIA的市场份额。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尽管中国面临一系列制裁和关税压力,但这些挑战也推动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化进程。到2025年,中国将在半导体制造和工具生态系统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尽管依然依赖于外部设备供应商完成多个关键工艺步骤。预计中国对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汽车以及AI领域,逐步形成独立的半导体生态。半导体制造将向高端技术转型2025年,半导体制造将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英特尔和三星有望追赶上台积电,在最先进的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去,半导体的设计和制造通常以“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目标,这种设计依赖于将尽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到单个芯片中。然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型芯片被视为重新定义半导体设计的新关键。小芯片,不仅在性能、功耗和成本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它们也为新兴技术如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5G、自动驾驶和边缘计算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小芯片的优势高效能和低功耗 小芯片通常采用精简的设计,去除不必要的功能,以减少复杂性。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对于许多现代设备,尤其是便携式设备和穿戴设备,低功耗是至关重要的。小芯片不仅能延长电池寿命,还能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优化能源使用。小尺寸、大集成 尽管尺寸较小,小芯片可以集成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3D封装和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如7nm、5nm节点技术)的发展,小芯片已经能够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功能和计算能力。这种高集成度不仅节省了空间,还为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灵活性。成本效益 小芯片的生产成本通常低于大型集成电路,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时。制造商可以通过...
近日,香港大学的褚志勤教授和林远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的李桂熙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所的王奇教授合作,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能够大规模生产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在多个领域带来重大变革,包括电子、光子、声学、量子技术等。新技术的突破:让金刚石膜更“柔软”金刚石,作为地球上最坚硬的天然材料,通常用于高端应用,如高频电子设备、激光器和散热器等。但金刚石的刚性和固态结构让它的生产和加工变得非常复杂,尤其是要制造出既薄又柔软的金刚石膜,难度更大。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边缘暴露剥离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快速生产出超薄、超柔的金刚石膜,而且比传统的生产方法更高效、更经济。传统的生产方式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成本较高,且生产的金刚石膜尺寸也有限,而新方法可以在短短10秒钟内制造出直径2英寸的晶圆,且膜的质量更为均匀。这一新工艺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新型金刚石膜的超平整表面对于高精度微制造非常重要。它不仅具有极高的硬度,还具备非常好的柔韧性,这意味着它可以用于制造下一代的柔性电子设备和光子设备,特别是那些需要高精度和高性能的...
最近,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发布了一篇全球综述,讨论了将“超表面”技术集成到光电设备中的最新进展。超表面是由极其微小的纳米结构组成的薄膜阵列,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性质,这一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器、光调制器和光电探测器等设备中,可能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什么是超表面?超表面其实是一种超薄的材料层,其表面布满了微小的纳米结构。这些结构能够精确地控制光的弯曲、反射或其他变化,因此能带来更高效、更精确的光学控制。通过将超表面集成到电子和光电设备中,研究人员发现,可以显著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还可以使这些设备更加紧凑。超表面带来的技术突破LED技术通过在LED中加入超表面,研究人员能够提高光源的量子产率,并精确控制光的方向性和色彩。这意味着LED不仅能发出更亮、更清晰的光,还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这些功能。光电探测器超表面技术还可以大幅提升光电探测器的性能,能够捕捉更复杂的光信息,比如光谱和偏振数据,这对光学计算和成像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激光器在激光器中,超表面能改善光束质量和偏振控制,从而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超表面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