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NVIDIA正在加速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根据最新报道,NVIDIA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紧凑型计算机“Jetson Thor”系列。这一系列计算机将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推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增长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预计到2029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950亿美元。这一市场的扩展,得益于越来越多的技术突破以及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日益增多。随着全球对智能机器人需求的提升,NVIDIA的“Jetson Thor”系列计算机可能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催化剂。NVIDIA不仅仅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半导体公司,它还被视为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的先锋。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NVIDIA正积极寻求新的增长驱动器,机器人技术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公司希望通过提供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构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技术生态系统,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强大的技术积累与未来潜力NVIDIA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优势不可忽视。作为全球领先的AI计算平台提供商,NVIDIA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方面具...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出海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挑战。因此,深入本地市场、理解客户需求,并加强品牌传播,成为了企业成功的关键。这不仅要求企业在本地市场进行深耕,还需要从客户接触到销售与客户留存的全流程管理,以更好地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新兴国家的崛起为企业打造本地化供应链提供了巨大的成本优势。这些国家通常提供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且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使得国内企业看到了将产能转移到这些地区的机会。无论是在新兴市场还是成熟经济体,布局本地化供应链能够促进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出海,连接更多产业链环节,从而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然而,中国的出口型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诸如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关税等多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壁垒,企业需建立海外制造和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通过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建设工厂来规避高额反补贴和反倾销税。这一策略将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提升其竞争优势。根据毕马威的报告,中国制造业企业通常以设立分公司作为海外营销的基础,在海外业务拓展过程中,除了采取绿地投资在海外建厂的方式外,也积极寻求境外合资与并购...
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Foxconn(富士康)宣布与英国公司Porotech合作,正式进军增强现实(AR)眼镜市场,并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Micro LED晶圆。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Foxconn在AR和MicroLED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扩张,同时也预示着全球AR和微显示技术发展将迎来新的推动力。合作内容与目标根据合作协议,Porotech将提供其尖端的氮化镓技术,而Foxconn则提供从Micro LED晶圆加工到封装和光学模块的垂直整合服务。Foxconn将在台中建立Micro LED晶圆加工生产线,预计2025年第4季度开始量产,以满足未来全球主流客户的需求。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双方合作的目标是提供高性能、高亮度、紧凑轻量化的AR显示解决方案,推动全球AR和微显示技术的发展。Foxconn S事业群总经理Bob Chen博士表示,此次合作将延续Foxconn在Micro LED领域的技术突破,尽快将研发成果推向量产,引领Micro LED技术新时代。科技媒体AppleInsider认为,通过推进Micro LED业务,Foxconn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锂电池储能行业在2024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盘点2024年锂电池储能行业的几个关键趋势,探讨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年初以来,储能领域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近 30 个相关项目有序签约或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涉及的投资金额颇为可观,接近千亿元,相应的产能规模也超过了 150GWh。诸多地区都迎来了重大项目落地,像江苏盐城大丰港的永泰年产 10GWh 锂电储能项目,38 亿元资金的注入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欣旺达于山东滕州高铁新区新能源产业园投资 62 亿元,全力打造涵盖锂电池回收利用及新型储能智造项目,同步规划的 5GWh 集装箱储能系统,看得出企业深耕该领域、布局未来的长远考量。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与产能扩充,为锂电池储能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保障后续市场的产品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提升2024年,中国锂电池储能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前三季度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过215GWh,其中中国企业出货量超过200GWh,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93%。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中国锂电池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主...
Rigetti Computing,一家在全栈量子-经典计算领域领先的公司,最近宣布推出了其最新的旗舰产品——84量子比特的Ankaa-3量子计算机。这款新系统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升级,标志着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技术升级与性能提升Ankaa-3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硬件重新设计,以实现更优越的性能。技术栈的增强包括新的低温硬件设计、量子比特电路布局的全面改进、精确的量子比特频率定位技术——交替偏置辅助退火(Alternating-Bias Assisted Annealing, ABAA),以及具有精确控制的灵活门架构。这些技术升级使得Ankaa-3在双量子比特门的保真度上达到了99.5%的中值,这是一个显著的成就。云服务平台的集成Ankaa-3系统现在已经通过Rigetti的量子云平台(QCS)提供给合作伙伴使用,并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登陆Amazon Braket和Microsoft Azure平台。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利用更高精度、通用的iSWAP门(iSWAP门是一种在量子计算机中用来交换两个量子比特状态的门,并且在交换的同时给它们一个特殊的标记。这种门在...
毕马威的分析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实施绿地投资策略、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和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了跨洲际的广泛布局,特别是在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关键区域。这些企业正将业务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领域。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制造业领域,强化本地化运营和构建弹性全球供应链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关键战略。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中,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资产规模超过百亿的行业巨头,正在不断推动海外业务的增长,其海外业务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同时,资产规模在50亿以下的中型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和拓展海外市场。根据2023年的数据,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7.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2%,相较于2022年增加了1.16万亿元。海外业务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提升到了18.4%,比上一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此外,海外资产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海外资产总规模达到了6.8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1.5%。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在稳步增强。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的新趋势也逐渐显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