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数据量将呈指数级增长。业内人士指出,预计到明年,全球将产生超过180 zettabytes(1 zettabyte = 1亿TB)的数据。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强大、更高效的计算能力来处理这些数据,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异构计算和定制芯片设计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异构计算:让多种处理器协同工作传统的计算系统通常依赖单一的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单元,来完成所有任务。然而,随着数据量和计算任务的增加,单一处理器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于是,异构计算应运而生。异构计算的基本概念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处理单元(例如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集成到同一个系统中。这些处理单元各自有不同的强项,能够同时处理不同的任务。例如,CPU擅长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GPU则在图像和视频处理上表现优异,FPGA则能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定制化优化。通过让它们并行工作,异构计算可以大幅提升计算速度,减少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尤其适用于AI和机器学习等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异构系统芯片(SoC):灵活、高效、成本低为了将这些不同的...
在半导体领域的前沿探索中,Archer 公司近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改进了量子碳膜材料。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有望为量子计算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量子碳膜材料的重要性量子碳膜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在量子计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优异的电学性能、稳定的化学结构以及可调控的量子特性,使其成为构建高性能量子比特的理想选择之一。通过优化这种材料,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提升量子比特的性能,降低错误率,从而推动量子计算技术向更实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Archer 公司的创新成果Archer 公司在量子碳膜材料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对材料合成工艺的精细调控和对材料结构的深入研究,Archer 成功提高了量子碳膜的纯度和均匀性。这不仅增强了材料的电学性能,还提高了其在量子态下的稳定性和相干性,这对于实现高精度的量子计算至关重要。此外,Archer 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表征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测量量子碳膜的量子特性。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材料在微观层面的行为,为材料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这些创新,Arc...
2025年CES展会如期举行,西门子展示了其在工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展现了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此次展会中,西门子围绕数据、人工智能(AI)和软件定义自动化展开,提出了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工业愿景,帮助各行业企业迈向未来。工业AI:推动智能生产西门子认为,工业AI是行业变革的关键,能够将大量工业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商业洞察,从而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西门子在Xcelerator产品组合中加入了新的工业AI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在复杂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韧性。其中,西门子推出的“工业领航员”(Industrial Copilot)是一项重要创新。这一工具将AI部署到车间前线,为操作员和维护工程师提供实时决策支持,帮助提升生产力并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推动了人机协作并加速了产品开发。工业领航员还与工业边缘生态系统相结合,通过AI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和模型管理。与JetZero合作:推动可持续航空西门子在CES 2025上宣布与JetZero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一款采用混合翼设计的飞机。这款飞机预计能提高50%的燃油效率,减少噪音,并在2035年...
2025年1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在湖北应城全容量并网发电,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压气储能技术率先进入300兆瓦级工程化新时代,引领我国登上新型储能世界之巅。一、“能储一号”的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储一号”项目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同时实现了关键核心装备和深地空间利用产品100%国产化,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形成了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共计200余项。1. 高功率与大容量“能储一号”单机功率达300兆瓦级,储能容量达1500兆瓦时,地下储气库达70万立方米,相当于260个标准游泳池,单个承压球罐容积达3500立方米,直径19米,为世界最大。2. 高效率与全绿色项目转换效率接近70%,全程无化石燃料参与,实现零碳排放,预计年发电量接近5亿千瓦时,每年将节约标煤15.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1万吨。3. 长时储能与强构网“能储一号”每天蓄能8小时、释能5小时,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能够有效应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发挥重要作用。二、“能储一号”的系统组...
在2025年新年伊始的CES展会上,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英伟达、速腾聚创、大象机器人等全球知名厂商纷纷推出最新产品,展示了技术的革新和市场的潜力。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将从参展产品的技术亮点、应用场景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趋势。一、CES 2025上的人形机器人亮点1. 英伟达:从生态系统到应用层的全面布局英伟达带来14款人形机器人,其中6款来自中国,表明其生态系统已覆盖全球多个市场。其发布的Isaac GROOT Blueprint和Cosmos平台成为行业焦点。这些平台提供了从数据生成到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支持,显著缩短了机器人开发周期,并通过模拟环境实现更高效的训练。英伟达还推出了GROOT-Teleop和GROOT-Mimic,进一步增强机器人在远程操作和动作模仿方面的能力,使其适用于复杂的任务环境。图:英伟达在CES2025上展出14款人形机器人2. 中国厂商崭露头角- 成都高新区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通天晓”(UltraMagnus)基于高通SoC,具备多模态AI交互能力,是国内厂商与全球技术接轨的典范。图:成都高新区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通天晓”人...
推荐导语:炎热气候与汽车芯片寿命——看不见的挑战 在全球汽车市场加速扩展的今天,芯片可靠性正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面对热带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汽车芯片的老化问题引发了全新挑战。《半导体工程》杂志的主编艾德·斯珀林(Ed Sperling)的一篇文章《炎热气候下汽车芯片老化加速》,从环境因素的微观作用到技术解决方案的宏观趋势,全面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理与应对之道。文章以热带气候的高温高湿特性为切入点,细致分析了这些环境条件如何加速芯片老化。例如,持续的高温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构成威胁,而湿度则可能导致电路腐蚀、绝缘失效等问题。作者通过引用实际数据和案例,指出了芯片老化在性能下降、系统故障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更重要的是,文章并未止步于问题的表层,而是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思路。例如,优化芯片封装材料以增强耐热性、改善湿度防护技术、加强在设计阶段对环境适应性的考量等,都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路径。这些内容不仅直击行业痛点,也为未来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通过阅读本篇文章,您将能够: 1. 深刻理解热带气候对汽车芯片的潜在影响; 2. 掌握芯片老化的主要触发因素及其对汽车电子系统的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