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运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提升,市场空间广阔充电运营服务商在充电桩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环节。充电桩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主要为充电桩设备元器件供应商,包括充电模块、功率器件、接触器、变压器、连接器等,代表企业有许继电气、科士达、英可瑞、沃尔核材等。中游:充电桩生产和运营方存在业务重合部分,很多主流的充电桩企业采取“生产+运营”一体化模式,代表企业有盛弘股份、绿能慧充、南方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公牛集团等。下游:充电桩下游主要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充电服务运营解决商为主,代表企业有比亚迪、特斯拉、东方电子、施耐德电气等。充电桩保有量持续提升,车桩比逐渐下降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数量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而不断增加。车桩比是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保有量之比,是衡量充电桩能否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指标。车桩比越低,代表充电桩供给更加充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加便利。截至2022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521万台,车桩比为2.5,较 2015年的11.6实现大幅下降。2015-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万...
终端户储产品的盈利模式假设户储的经济性分析中,首先针对的是光伏、储能、光储一体机三种产品光伏和储能的收益来源为两种:发电或放电用于生活电费节省,多余电量售卖电网赚取电费。家庭用电电费比上网电费更高,因此消费者最具经济性的光伏/储能使用方式是将所有发电都用于电费抵消。以中国为例,2020 年我国居民用电平均为 0.51 元/kWh,而补贴之后的上网电价为 0.41 元/kWh。光伏发电与用电负荷有时间错位,无法全部自用。光伏出力主要集中在中午,而负荷侧用电高峰集中在早上 8-10 点,和晚上 6-10 点之间,发电与用电的时间不匹配将导致即使光伏发电量小于生活用电量,也可能无法全部自用于电费节省。谷时电价一般出现在晚上至早晨时段(此时用电需求较少,电价较低),储能充电之后第一次峰时放电经济效益最大,第二次充电(如果没有光伏)将出现在平时充电。光伏发电和储能电量有可能溢出,当家庭用电量不高时,储能电量用来上网赚取电费。图1:光伏和储能的收益来源主要分为两种光伏、储能、光储一体产品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从独立光伏来看,光伏发电之后白天有一部分可以用于家庭自用,而中午光伏大发或者早晨用电需求较少...
多因素经济性驱动,海外户储需求爆发能源通胀叠加地缘局势拉升电力价格2009年欧洲以德法意西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基本为 0.4 欧元/kWh,之后 10 年匀速退坡,于 2019 年达到 0.1 欧元/kWh 左右,已显著低于同年 0.2862 欧元/kWh 的欧洲平均电力价格,户用光伏以“标杆电价,全额上网”已难以满足欧洲家庭的盈利需求。2021 年之前,全球户用电力价格主要排名为,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均处于逐年平稳上升趋势,但从21年7月开始,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后因地缘政治形势紧张,欧洲电力价格一路飙升,目前已达到同期价格的 2-4 倍。分布式光伏+户用家储投资经济性快速提升,户用家储购置需求居高不下,俄罗斯与欧洲能源脱钩隐患下,我们预计欧洲户用家储未来2-3年仍将处于高景气高增长阶段。分时电价常态应用,峰谷价差拉大分时电价应用地区较广,国内近年出台规定,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2020年,意大利有75%-90%的用户采用分时电价,而这一数据在法国和西班牙分别是 50%和 40%,欧盟最新的政策要求一定规模以上的售电...
新能源大势已定,储能产业迎风起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储能需求应运而生电能即发即用,电力系统中需要保持动态平衡,当发电量过高时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势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才能储存。传统能源时代,煤电具有可控性,可以实现对电网的稳定调节,因此储能的重要性未曾显现;而随着能源革命时代的来临,风光发电等新能源的不断普及,电力供给受到气候、地理位置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在原有电网体系下难以随时保持供求平衡,储能因此成为新能源电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图1:储能技术推动能源转型抽水蓄能目前为储能主题,新型储能快速发展从储能结构上来看,全球储能和我国储能结构都是以抽水蓄能为主,占比分别为 86.2%和86.3%。然而抽水蓄能受到地理位置限制,抽水蓄能将势能转为机械能再转为电能,响应时间长,因此响应时间快而且局限性小的新型储能正在逐步发展。电化学储能为主流新型储能,中国供应商引领市场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大、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占据了主流地位,而锂电池凭借领先的安全性、高效率、长循环等优势,应用占比逐年攀升,近五年稳定在 80%-95%之间。坐拥国际领先的锂电池产业,中国...
商业化初期政策支持,未来大有可能储能市场:碳中和背景下,新型储能是大势所趋碳中和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全球共识。储能作为协调互动源网荷储、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刚需,成为核心环节。其中,新型储能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有效规避了传统抽水蓄能的地理限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储能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经历“十三五”孕育,“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有望迈上新台阶。2021 年是我国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第一年,根据 CNESA 全球储能项目库的统计,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 30%。其中,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5729.7MW,同比增长 74.5%。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 870 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 2.1 小时,比 2021 年底增长 110.0%以上, 增长动力强劲。借“双碳”战略的东风,国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助推储能市场发展的规模化和全面...
储能市场概况抽水蓄能仍为主流但未来发展空间可能受限据了解,抽水蓄能具有技术成熟、储能容量大、系统效率高、运行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势,是当前商业化程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主流储能技术。从国际市场来看,抽水储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截至2020年底,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电力储能项目总规模的94%。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受地形因素限制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通常需要7年左右,未来随着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造价的下降,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空间可能受限。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增长迅速,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电化学储能功率范围较广、能量密度高,相较其他新型储能技术成熟度更高,因此适用场景更广泛。此外,相较抽水蓄能来说,电化学储能安装更为便捷、不受区位限制,正成为储能产业发展新动力。截至2022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500kW/500kWh以上的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有772座、总能量达到43.08GWh。电化学储能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导,但三元锂电池安全隐患较突出,意味着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等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图1: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成为储能行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