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活动专栏 > 盛路物联杜光东:技术突围与生态重构——中国新能源产业如何跨越内卷陷阱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盛路物联杜光东:技术突围与生态重构——中国新能源产业如何跨越内卷陷阱

一、产业困局:同质化竞争与技术短板的双重挑战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推动下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在这一繁荣景象背后,行业内卷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使得许多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面对这一困境,新能源企业如何破局?又该如何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不久前召开的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上,盛路物联董事长及无线电协会会长杜光东博士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下面中国出海半导体网的小编为您梳理杜博士演讲的核心内容:

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规模领先全球,创新突破不足"的典型特征:据市场预测,光伏EPC按2.8元/W,预计远期降至2.5元/W,储能EPC 0.8元/Wh,预计远期长时储能降至0.6元/Wh。这种价格战的背后,折射出全行业面临的深层危机——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的同质化竞争。

以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项目为例,其储能系统较国内同类产品溢价两至三倍。这种价格差异不仅源于品牌溢价,更反映出技术维度的代际差距。值得警惕的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杜光东博士在会场指出:"我们已具备完整产业链,但尚未建立核心技术生态。"我们对国外芯片的依赖仍然较重,关键问题不在于我们无法制造芯片,而是在于芯片内部的核心内容载荷尚无法自主实现,或者其稳定性仍有待提升。

图:杜光东博士发表《未来十年新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几点思考》主题演讲

图:杜光东博士发表《未来十年新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几点思考》主题演讲

二、历史镜鉴:能源革命与工业变革的演进规律

回溯工业革命史,能源形态革新始终与通信技术突破相伴而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动力源,推动机械化生产与铁路运输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依托集中式电力系统,催生电话网络与内燃机时代。当下,我们正站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门槛,其特征已清晰显现:

物联网架构: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达40.59亿,其中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3.32亿户,在移动终端连接数中的占比达到57.5%。物联网通过全新的网络架构,将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使各个节点能够自主生成数据,并在共享其他节点数据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应用。

分布式能源:传统的能源体系以集中式发电为主,如燃煤、核电、大型水电站,而未来新能源体系将向分布式能源转型,分布式能源的普及正逐步降低新能源(即可再生能源)的获取、存储和输送成本,并有望在未来接近零成本。

智能交通网:截至2024年10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52.9%,较2023年同期37.9%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

这种变革对能源系统提出全新要求。传统集中式电网的单向传输模式,已难以应对新能源波动性和多元负荷需求。"当数以百万计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我们需要的是交响乐团般的精准协调,而非独奏表演。"

图:能源革命与工业变革的演进规律

图:能源革命与工业变革的演进规律

三、中国优势:新基建构筑的数字化底座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竞赛中,中国已建立起独特的基础设施优势:

特高压输电:中国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已累计建设超过四万公里,在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与高铁技术不同,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完全由自主研发而成,并未经历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目前,中国在特高压领域的技术实力遥遥领先全球,不仅实现了大规模应用,还在输电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

基站数量:中国的无线通信基站数量远超美国,尽管两国国土面积相近,中国的基站数量却是美国的5至6倍。这一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中国的互联网覆盖率极高,实现了真正的无盲区覆盖。相比之下,美国由于资本投资的逐利性,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因回报有限而未能得到充分的网络覆盖,导致互联网仍存在“信号死角”。

这些基础设施不仅创造了物理连接,更构建起数字化转型的神经网络。以特高压为例,其自主研发的±1100kV直流输电技术,将电力损耗降低至1.5%/千公里,使新疆风电直送长三角成为可能。这种系统级创新,为能源互联网发展奠定了物理基础。

四、破局关键:储能革命与无线BMS技术突破

在新能源转型中,储能技术普遍被视为"皇冠上的明珠"。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需达到30GW以上,这意味着三年内需实现400%的增长。杜光东博士指出,储能技术突破是关键。分布式能源的核心挑战在于能量存储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此背景下,杜光东博士介绍了他与深圳能源集团合作的无线BMS技术。杜光东博士指出, 无线BMS技术有着直观优势:

不需要维护易损坏的连接器、电缆和线束;容易增加新的传感器,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简化了自动组装和电池维护;为设计师提供了额外的机械设计灵活性;容易实现云边端人工智能计算,进一步改进 SOC/SOH 精度。

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

无线束降低了物理安全风险;多通道、多路径提高了通信安全保障;高并发和精同步保证系统响应快。

降低储能系统成本:

极大的简化储能系统的架构,减少通信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数量。故障模组可以及时发现并轻松移除或更换。方便安装、维护、运营。

此外,杜光东博士在会场强调的:"未来的能源系统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而是数字孪生体。当每个电池、每片光伏板都成为智能终端,我们就能用比特管理瓦特,用算法优化能效。"

图:无线BMS的优势

图:无线BMS的优势

六、任重道远:从规模领先到生态引领

站在历史维度观察,中国新能源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关键转折。特高压的突破证明,依托新型举国体制,我们完全有能力攻克核心技术壁垒。当前需要的是提升更高的研发投入强度,培育更多的国家级能源数字化创新平台以及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正如杜光东在会上发出的倡议:"我们这代人承接了前辈建设的基础设施,更应思考为后代留下怎样的技术遗产。当每个企业都愿意为十年后的技术播种,中国新能源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注释: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暨《2025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白皮书》首发会2025年2月27日(周四)在深圳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业内深受客户赞誉的海外市场数字营销服务机构——广州易海创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其旗下资源平台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协办,旨在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出海指导、搭建商业对接平台,共同探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商业机遇。



相关阅读:

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完美落幕

创维汽车出海方法论:如何用“轻资产重技术”撕开全球新能源版图?

永泰数能江卫良:2025储能三极战争,技术/标准/市场对决

数据赋能新能源出海:邓白氏解码全球化商业决策新路径

充电桩“心脏战争”:中国隐形冠军攻破欧美技术壁垒的三大致胜之道

全球脱碳博览会CEO解码中欧绿色合作新范式

欧洲万亿市场新蓝海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或成关键推手

领英“三力”解决方案解读新能源企业全球化新路径

中东非抢71.6%全球增量!中国光储充国家队“轻量化出海”逻辑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