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三代半闪耀,国产“芯”实力崛起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三代半闪耀,国产“芯”实力崛起

2025年4月15日至17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了全球电子产业的重磅盛会——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这场展会不仅是全球电子产业链的风向标,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缩影。展出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全球1800家顶级展商,预计吸引超过8万名专业观众。在这样一个技术与商业交织的舞台上,第三代半导体无疑成为全场焦点,国产“芯”实力正在崛起。

一、第三代半导体:展会亮点与未来趋势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因其高频、高效、高电压等优势,正在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热点。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众多企业展示了最新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品,展现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

碳化硅技术突破:天科合达展示了8英寸光波导型碳化硅衬底、12英寸热沉级碳化硅衬底以及液相法P型6英寸衬底。这些产品在厚度、透光率和折射率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解决传统AR眼镜视场角窄、彩虹纹及散热等难题。此外,天岳先进发布了全尺寸产品矩阵,包括6英寸/8英寸/12英寸全系列碳化硅衬底,标志着碳化硅行业正式迈入“12英寸时代”。

氮化镓技术进展:氮化镓作为一种新兴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也在展会上备受关注。多家企业展示了氮化镓外延生长设备和相关技术,这些设备在高产能、高外延均匀性和低外延缺陷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图: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人头攒动

图: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人头攒动

二、国产实力崛起

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中国面临着极紫外光刻机(EUV)等关键设备的“卡脖子”问题。然而,国内企业并未因此停下脚步。光刻、刻蚀、清洗等设备的本地化率正在逐步攀升,2024年中国芯片产业增长12%,晶圆代工需求增长9%,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长9.6%。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突破。

国产设备厂商大放异彩:中微公司发布了12英寸晶圆边缘刻蚀设备Primo Halona™,北方华创推出了首款离子注入机Sirius MC 313,新凯来发布了数十款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的装备。这些设备的推出,标志着国产设备在高端制造环节的渗透能力正在增强。

产业链协同加速:从材料、设备到工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加速协同。超过60家碳化硅产业链企业集体展示了从衬底、外延片到器件制造的全链条技术,展现出国产替代的加速趋势。

三、第三代半导体的市场前景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智能电网、5G基站等。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车载功率半导体的需求量也迎来爆发式增长。碳化硅产品的技术裂变将助力这些高压应用场景,催生AR眼镜、卫星通信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在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引擎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出需求结构深度调整、供应链韧性持续强化、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等核心特征。然而,产业发展仍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需求错配等挑战。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不仅是技术与商业的交流平台,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见证者。通过这场展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硬核底气。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中国半导体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