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倡导由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实施低碳发展。而储能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储能技术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超过160%,工商储新增装机规模可达100GWh,符合年增长率高达71%,风光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规模持续增长。
本次将根据普华永道对当前国内储能产业的分析来探讨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储能行业前沿热点。
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储能网数据显示,预计在2024~2026年期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223GWh、343GWh和456GWh,分别同比增长48%、54%和33%。海外储能市场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更高的收益,其平均毛利率大于国内市场,且存在一定的溢价。
根据普华永道,2023年,全球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新增装机规模接近全球的50%。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86.5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0百分之,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5GW,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过150%。2023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突破20GW,是2022年同期水平的三倍。
图:中国储能行业在政策引领下即将度过商业化初期
根据市场调查,截止2024年上半年,中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铅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中国储能市场正持续高速发展,且竞争日益激烈。此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储能技术标准与规范,以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这些标准涵盖了储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方面。例如,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均对储能项目提供了建设补贴或奖励。
根据普华永道,2016至2021年的研发示范期,“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纳入“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储能的功能定位从“能源应急保障”上升到“构建现代能源储运网络”。为了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多地政府出台了新能源配储政策。这些政策要求新能源项目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内蒙古、河南、广东等地均对新能源项目的储能配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储能增长的过程中,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风电、光伏高比例并网产生的灵活性资源需求带动储能装机需求增长;政策强制配储+电力市场化建设推动储能盈利模式逐渐完善;峰谷电价差持续扩大,部分省实现“两充两放”,使用工商业储能更具经济性;用户节省电费和保障用电的需求。
在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储能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储能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同时,储能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