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市场调查报告 >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七)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七)

在车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组织层面也暴露出诸多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痛点一:跨部门协同难,转型落地受阻

当前,车企在数字化项目推进中协同效率低下,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数字化团队通常级别较低,往往隶属于某个业务部门或IT部门下属,使其在项目决策和推进中缺乏话语权。其次,企业尚未建立清晰的跨部门协同机制,相关部门在战略制定、项目发起、需求评估、开发跟进、成果验收等关键环节职责模糊,导致执行效率低。最后,数字化团队常被视为“成本中心”,其价值未被充分认可,业务部门缺乏配合意愿,整体推进被动、积极性不足。

解决路径:企业可通过“三步走”策略,在最小组织调整的前提下实现协同机制的优化:

  1. 建立清晰的职责划分机制:优先构建以RASIC矩阵为基础的责任分工框架,明确各项目中数字化团队与业务部门的职能。同时设立具备影响力和决策力的“数字化委员会”,由关键业务条线管理层组成,用于高效推动复杂决策事项。

  2. 组织结构提级:若协同仍面临瓶颈,可战略性地将数字化职能从原有架构中提级,设立独立的一、二级部门,甚至组建数字化子公司,以增强其统筹与执行能力。

  3. 提升业务端对数字化价值的认知:通过启动若干小型、直观、可衡量成效的项目,例如营销触点优化、财务自动化流程等,实现短期内的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从而逐步打破成本中心的认知误区,增强内部认可度。

    图:数字化人才能力蓝图

图:数字化人才能力蓝图

痛点二:数字化人才体系不完善,能力储备不足

车企在人才方面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对数字化岗位的能力模型缺乏统一认知,不清楚各部门在协作中应具备何种数字化素养,导致招聘和培训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企业多依赖外部引入数字化人才,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水土不服”、技能匹配不足、流失率高等问题。同时,在跨行业高端人才的识别、配置与培养上,企业缺乏系统路径。

应对策略

首先,车企应对现有和潜在的数字化岗位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核心能力要求,结合不同层级和场景需求,灵活运用内聘、外招及第三方合作等方式构建人才来源。同时,组织机制需更加灵活,具备在新型人才引领下快速调整的能力。

其次,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重构人才理念,转向“数字化人才蓄水池”的思维方式,注重储备与激活并重,形成“选-用-育-留”全流程闭环管理:

  1. 绘制数字化能力蓝图:以转型主流程为出发点,明确7类关键职能岗位,并参考同行及异业最佳实践,梳理各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及优先级,指导人才培养方向。

  2. 建设人才蓄水机制:考虑到数字化行业发展迅速、能力更新快,车企可从跨界复合型与高潜人才中发掘对象,例如具备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经验,并熟悉互联网或制造业项目的人才。同时,辅以软着陆机制,帮助人才快速适应组织文化和业务环境,如新员工的通识培训课程、数字化经验的分享与共创“破冰活动”等,缩短磨合周期,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相关阅读: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一)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二)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三)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四)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五)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解读(六)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