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市场调查报告 >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七)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七)

根据华金证券,华为作为智能驾驶技术国内领先企业,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制定、持续引领国内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在早前的自动驾驶网络中国产业峰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王涛表示,“我们携手三大运营商开展了覆盖五大专业和三大业务领域的200多个自动驾驶创新项目,共同孵化了35个场景化应用,促进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应用。”同时,“华为还累计参与了36多个自动驾驶创新项目,共同孵化了35个场景化应用,促进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应用。”同时,“华为还累计参与了36项自动驾驶网络标准的开发等工作,涵盖愿景、架构、等级标准、接口规范等7大领域,促进了产业共识形成,加快了标准体系逐渐成熟。”

此外,华为与众多车企合作过程中,也在推动一些企业间的智驾标准共识。如与长安深蓝合作,推动乾崑智驾相关技术在深蓝车型上应用,双方在智能驾驶的功能定义、性能指标等方面形成一定标准。在与捷途的合作中,通过捷途纵横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 ADS3.0 系统,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智能驾驶在城市和高速场景下的功能与性能标准。

在智能驾驶的计算SoC领域,华为主控芯片自研,供应链多为海外厂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采用自研的昇腾(Ascend)AI 芯片,如应用在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上,算力在 100TOPS 以上,支持 L3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为智能驾驶提供了强大的车载 AI 计算能力,能够高效处理多传感器融合数据,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决策等任务。以华为 MDC Pro 610 为例,采用了三星的 12GB LPDDR5 SDRAM 作为内存,为无缝数据处理提供了充足的内存支持,确保系统在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时能高效运行。同时配备了铠侠的 64GB 3D TLC NAND 闪存以及 ISSI 的串行闪存,用于存储驾驶数据和系统日志,保障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快速访问。为了实现高效的电源管理,华为 MDC Pro 610 控制器使用了英飞凌、莱迪思半导体等公司的芯片。这些电源管理 IC 负责调节电压,确保系统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并减少能耗。

图:智能驾驶的计算SoC领域,华为主控芯片自研,供应链多为海外厂商

图:智能驾驶的计算SoC领域,华为主控芯片自研,供应链多为海外厂商

而在智能驾驶供应链的传感器环节,激光雷达领域零件由国外主导,华为通过哈勃投资布局国产替代。激光雷达的主控芯片、驱动芯片等关键芯片,很多来自海外厂商。例如,一些高精度的模拟数字转换芯片(AD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等,主要由德州仪器、赛灵思等海外公司提供。这些芯片在信号处理、数据传输等方面具有高性能和稳定性,是激光雷达实现高精度探测的关键。

华为通过哈勃布局国产替代情况

华为哈勃于 2020 年多次投资纵慧芯光。该公司主要研发和销售高功率和高透 VCSEL 激光器,这是激光雷达的重要光源。目前,纵慧芯光的核心 VCSEL 产品已在汽车上实现前装量产,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二,为华为激光雷达的国产光源供应提供了支持。哈勃于 2022 年 1 月入股长光华芯,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哈勃投资持股比例 3.74%。长光华芯是激光雷达发射芯片供应商、全球少数具备高功率激光芯片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为智界 S7 等车型的激光雷达提供发射芯片,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突破。

受益于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测绘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以车载激光雷达为例,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其装机量和标配率将不断提升。随着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国内将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包括产品性能标准、安全标准、测试方法等,这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国产激光雷达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市场推广。


相关阅读: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一)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二)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三)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四)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五)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市场分析报告(六)

相关新闻推荐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