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在一些充满活力的行业中,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仅仅是维持市场地位的手段,而是决定行业格局演变的关键力量。这些行业通常被称为“竞技场”(arena),其显著特征就是不断上演的“军备竞赛式竞争”,企业必须持续投入、快速进化,否则就会被甩在后头。
能力提升带来的三重回报
随着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其盈利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提升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1. 提高客户的支付意愿:比如通过产品优化或品牌营销。
2. 降低成本:例如通过改进客户获取流程。
3.扩大销量:借助网络效应拓展用户基础。
更重要的是,当企业能力不断增强,它们也能突破原有的地域或产品边界,将业务扩展至更广阔的市场。这种“能力外溢”效应,意味着企业不仅能做得更好,还能做得更多。
S型曲线与竞争模式演变
一个行业的发展通常遵循技术扩散的“S型曲线”。在曲线初期,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吸引新玩家涌入,带来一波创新浪潮;在中段的快速成长阶段,企业之间会展开激烈竞争,力图抢占市场份额;到了后期,领先者通过积累的优势确立地位,行业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期。
竞技场式竞争正是发生在S型曲线的初期与中期。在这个阶段,企业必须持续投入,推动技术、产品和业务模式的不断演化,才能守住甚至扩大市场份额。而一旦停滞,就有可能迅速被对手赶超。
图:技术进步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三种竞争模式的对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竞技场式竞争的特殊性,可以将其与另外两种常见的竞争模式进行比较:
1. 简单竞争:门槛低,玩家多,技术门槛和差异化有限。比如社区洗衣店或锁匠行业,投资小、易进入,竞争主要依靠价格和便利性。
2.成熟市场竞争:通常出现在S型曲线的后期,少数大型玩家掌握大部分市场份额,新玩家进入难度大。以长途航空为例,高昂的飞机采购成本、机场资源限制和严格监管,使得新进入者很难撼动现有格局。
3.竞技场式竞争: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投入竞赛。企业不断通过研发、营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提升自身能力。这种竞争通常源于“内生性沉没成本”(endogenous sunk cost)——即那些在已有基础上持续投入的能力建设,比如产品迭代、品牌塑造或生产流程优化。这种模式使得行业处于持续动态演化中,领先者可以借此进一步扩展优势,甚至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案例:社交媒体行业的演进
以2005至2020年的消费者互联网行业为例,Meta(原Facebook)就是典型的竞技场型玩家。在这一时期,公司不断投资于平台建设、用户体验优化和全球市场拓展。虽然它收购了Instagram和WhatsApp,一度被认为进入成熟期,但TikTok的迅速崛起再次点燃了竞争火花。这说明,即使行业进入S型曲线后段,只要有新的商业模式或技术变革,仍可能激发新一轮竞技。
竞技场式竞争,是技术和商业模式快速演化时代的典型特征。它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稳定格局,而是一场持续升级的竞赛。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不进则退,只有持续投入、不断进化,才能真正赢得市场、掌握主动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