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美关税搅混全球车市:800万进口车受阻,现代最惨,特斯拉是大赢家?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美关税搅混全球车市:800万进口车受阻,现代最惨,特斯拉是大赢家?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征收25%关税,这一政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汽车行业内引发了剧烈震动,从供应链到市场竞争格局,从车企利润到消费者购车成本,无一不受影响。下面,中国出海半导体网小编尝试给大家整理一下具体情况。

一、关税对供应链的冲击

美国汽车市场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2024年美国民众购买了约1600万辆新车,其中约50%(800万辆)为进口车。即使是本土生产的车辆,其零部件也有60%依赖海外供应。25%关税覆盖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半导体等),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飙升。以韩国产现代汽车为例,一辆售价3万美元的SUV,关税增加7500美元,若加上物流与分摊成本,零售价可能上涨5000至6000美元。对于依赖跨国供应链的车企而言,短期内难以通过调整生产布局规避关税。Cox Automotive预测,若关税立即生效,美国工厂日产量将减少约2万辆,产能下降30%。长期来看,车企可能将生产线迁至美国,但新建工厂需耗资数十亿美元且至少两年时间,远水难解近渴。此外,关税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对资本支出持谨慎态度,进一步加剧供应链混乱。

 图:美关税搅混全球车市:800万进口车受阻,现代最惨,特斯拉是大赢家?

图:美关税搅混全球车市:800万进口车受阻,现代最惨,特斯拉是大赢家?

二、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

关税显著抬高了进口车的价格,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美国汽车协会(AAA)预计,进口车平均售价将上涨8%,国产车因零部件成本上升也将上涨约3%。这对本土化程度高的车企(如特斯拉、通用)构成利好,而对进口依赖大的品牌(如现代、丰田)则是沉重打击。消费者可能转向价格更低的二手车或本土品牌,导致进口车销量下滑,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预测整体销量可能下降10%。关税还可能引发贸易战升级,欧盟、日本、韩国已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全球汽车贸易的碎片化趋势将加剧,供应链与市场格局面临重塑。

三、对不同车企的影响

(一)现代汽车集团:最大输家

现代汽车集团是此次关税的最大受害者。2024年,其在美国销售177万辆车,其中100万辆从韩国出口,占比56%。25%关税将推高每辆车约5000至7500美元的成本,迫使其涨价。现代北美CEO兰迪・帕克已确认批发价将调整,但涨价可能导致销量下滑15%,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现代刚宣布21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包括扩建佐治亚州电动车工厂至50万辆产能。然而,新产能落地需数年,短期内无法缓解韩国出口的压力。股价下跌4.28%(起亚跌3.45%),市值蒸发165亿美元,反映市场对其前景的悲观预期。

(二)特斯拉:短期受益,长期挑战

特斯拉全美本土生产,免受关税直接冲击。进口竞品涨价使其相对性价比提升,股价在关税消息后反弹。然而,2025年Q1交付量仅33.7万辆,同比下降13%,受“反特斯拉”浪潮影响,销量持续承压。特斯拉虽无需支付整车关税,但其约65%的零部件依赖海外供应商(芯片、材料),若半导体关税落地,每辆车成本可能增加188至219美元。此外,销量下滑显示其市场竞争力受品牌形象拖累,与关税红利背离。短期内,特斯拉受益于竞争对手成本上升,但长期需解决销量瓶颈和供应链风险。

(三)日系车企:压力分散但冲击可控

日本2024年对美出口137万辆车,占其汽车出口28.3%,是最大单一市场。关税将推高每辆车成本约5000美元,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斯巴鲁股价分别下跌4%、3%、3.5%、5%、6%,日经指数跌超1500点。然而,因品牌分散和本土化生产(如丰田在美工厂产能超100万辆),日系车企的冲击相对可控。日本政府推出融资支持和1000个咨询柜台,力保供应链稳定。但首相石破茂坦言,日本缺乏对美报复手段,短期内只能被动应对。整车出口减少还将波及钢铁、物流等产业,558万就业人口承压。日系车企可通过扩大在美生产和优化供应链缓解影响,但利润率将受挤压。美国市场的高利润来源地位可能动摇。

(四)美系车企:短期微利可期,长期需警惕

通用、福特在美生产占比高,且墨西哥工厂受USMCA保护,关税影响较小。但其供应链依赖海外零部件,成本将小幅上升。美系车企可通过本土化生产获益,但若贸易战升级,其欧洲、亚洲市场可能受报复性关税波及。短期微利可期,长期需警惕全球市场反制。

(五)中国车企:基本不受影响

中国2024年对美出口仅11.6万辆,基本都是通用、福特、特斯拉在华生产车辆,关税对其直接影响有限。对中国自主品牌影响为零,中国已表态反对贸易“武器化”,可能对美出口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但鉴于汽车出口重心在欧洲和东南亚,美国市场失利对其整体战略影响不大。美国关税对中国车企是“隔岸观火”,短期内无明显损失。

四、对消费者与经济的连锁反应

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关税意味着购车成本上升。一辆3万美元的进口车涨15%以上,对中产阶级家庭构成显著负担,由于汽车是美国不可或缺的产品,汽车行业可能成为引发通胀的导火索。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还可能波及钢铁、橡胶等上游产业,推高整体商品价格。全球范围内,关税的连锁效应不容忽视。韩国GDP增速可能因汽车出口受阻下降0.1%,日本数百万汽车相关就业人口面临压力。

五、未来展望

美国25%关税政策的实施,让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变化,这是一场全球汽车行业的地震,震中直指现代汽车集团,日系车企虽伤筋动骨,但凭借分散布局得以喘息;这种行为对于整个汽车产业来说“损人害己”,但确实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应该如何应对的事情。各国车企和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推动全球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车企也应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