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有300家左右的公司开发汽车芯片产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的计算芯片、通信芯片、功率芯片、控制芯片企业。从产业链方面看,中国在汽车芯片设计、封测方面进展迅速。
不过,中国芯片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在外,欧美日韩等国家在半导体领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在加强保护和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打压力度。
汽车芯片是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单车平均芯片用量从几百颗至千余颗不等。据统计,当前汽车单车用到的芯片在1000颗上下,预计未来每辆车的芯片使用量将达到3000颗。这一增长趋势为汽车芯片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是汽车芯片产业的最大推手之一。随着全球对“双碳”目标的追求和能源转型的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据中汽协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突破94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的技术革新,更对汽车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特性使得单车所需芯片数量激增,从传统的几百颗跃升至上千颗,为汽车芯片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同时,智能汽车的兴起也为汽车芯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汽车芯片。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汽车芯片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图:汽车芯片的机遇与挑战(图源:搜狐网)
然而,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技术封锁、出口管制等国际政治因素给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汽车芯片领域拥有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等手段限制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发展。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封锁。
此外,供应链紧张和产能不足也是当前汽车芯片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全球汽车芯片的供应紧张导致车企生产受阻、交付延期等问题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产能建设,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也是缓解供应链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
尽管存在挑战,但未来两年被视为国产汽车芯片发展的窗口期。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国产汽车芯片企业需要抓住机遇,通过政策支持、产业生态构建、标准完善、人才培养和市场化整合等措施,提升竞争力,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同时,汽车芯片作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