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大模型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其开源与闭源的路线选择成为了业界热议的焦点。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和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这一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产业发展视角。
上周(4月16日至17日),李彦宏在2024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提出,开源模型在大模型领域会越来越落后,他认为闭源模型在能力上会持续领先,并且基于闭源模型开发出来的AI应用才能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而周鸿祎则在网络上表示,开源社区聚集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数量是闭源的数百倍,他相信开源的力量,并预言未来一两年内,开源技术的力量很可能会达到或超过闭源的水平。
大模型的开源与闭源之争
中国出海半导体网认为,开源和闭源大模型各有优势。开源模型得益于社区的广泛参与,能够快速迭代和改进,促进了技术的民主化和创新的多样性。闭源模型则通常由单一企业或团队控制,可以针对性地优化,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同时保护了企业的商业利益。
李彦宏认为,闭源模型在算力、算法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够提供更低的推理成本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而周鸿祎则强调,开源社区的力量不容小觑,开源模型在专业领域的深耕有可能超越闭源模型的能力。
图:李彦宏周鸿祎争锋相对,大模型究竟该不该开源?
实际上,在科技界,开源与闭源的辩论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科技界的名人都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昆仑万维的董事长方汉认为,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并且开源大模型在应用侧更能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是一种生态构建器。
百川智能的CEO王小川则提出了“双轮驱动”的概念,认为开源和闭源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和市场需求进行互补的关系。
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讨论大模型的商业化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未来大模型API可能会成为像自来水一样的基础服务,而用户需要的是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
这些观点体现了科技界对于开源与闭源问题的不同看法和立场。开源支持者强调社区合作、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而闭源支持者则关注成本控制、产品特性和商业化落地。
产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开源与闭源的争论,实则是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开源模型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闭源模型则可能在特定领域内形成技术壁垒,加速商业化进程。
因此,中国出海半导体网认为,从长远来看,AI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不会是单一的开源或闭源模式,而是两者的结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市场定位,选择适合的模式。例如,一些企业可能选择将基础模型开源,以吸引社区的参与和贡献,同时在上层应用中实现闭源,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各位科技大佬们的争论反映了AI大模型发展路线的多样性。开源与闭源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加灵活的开源和闭源相结合的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在这场开源与闭源的辩论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各自的优势,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创新。对于AI社区和企业而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合作与竞争,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