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业内幕》消息称,2025年4月份,特斯拉在英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仅售出512辆汽车,较2024年同期的1300多辆大幅下滑。这一数据背后,是特斯拉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市场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而与此同时,比亚迪、奇瑞等中国品牌却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成为新的焦点,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究。
一、马斯克政治立场的反噬:品牌形象受损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政治立场成为了影响其英国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公开支持美国右翼政策以及欧洲极右翼势力,这一行为引发了欧洲消费者的强烈反感。在欧洲,民众对于政治立场和价值观极为敏感,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马斯克的这些行为被视为对欧洲社会价值观的挑战,使得特斯拉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皮尤调查显示,马斯克在燃油车用户中的支持率竟高于电动车群体,凸显了其政治立场对特斯拉电动车用户群体的负面影响。4月份以来,在罗马、柏林和斯德哥尔摩等多个欧洲城市,数十辆特斯拉汽车被焚烧,展厅被喷漆,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公开谴责马斯克“危害民主”,这一系列事件给特斯拉在欧洲的销售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品牌形象受损严重,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大幅下降,进而影响了购买决策。
图:特斯拉英国销量惨败,比亚迪、奇瑞等成欧洲新欢
二、产品竞争力不足:车型老化与市场挤压
从产品本身来看,特斯拉目前的车型系列逐渐暴露出老化的问题。主力车型Model Y等在欧洲市场面临着来自比亚迪、大众等品牌的强势挤压。以比亚迪为例,2025年4月其在英国售出2511辆汽车,同比增长650%,而奇瑞旗下的Jaecoo和Omoda,自去年在英国上市以来,今年4月分别售出1053辆和910辆汽车,且它们销售多种车型,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以及燃油车,产品线更为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相比之下,特斯拉只销售电动汽车,在产品选择上较为单一。此外,这些中国品牌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使其产品在性能、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上不逊色于特斯拉,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例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不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还延长了电池的寿命,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可靠的使用体验。而奇瑞的Jaecoo和Omoda则分别以越野风格SUV和新世代硬核潮跑SUV为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时尚、个性和性价比的追求,凭借丰富的产品组合和高性价比优势,在欧洲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并扩大份额。
三、欧盟政策助力:本土品牌崛起的催化剂
欧洲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英国、挪威等国通过税收优惠及补贴政策刺激本土品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力。欧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旨在推动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以实现碳中和目标。然而,这些政策对于本土品牌和外来品牌的影响却有所不同。
本土品牌能够更好地利用政策红利,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资源,从而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推广。而特斯拉作为外来品牌,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技术实力,但在欧盟政策的支持下,其优势被一定程度上削弱。同时,众多汽车品牌纷纷加大在欧洲市场的投入,传统车企如大众等加速电动化转型,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进一步挤压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2025年4月,英国整体汽车市场虽呈下滑趋势,但电动车细分市场却逆势上涨,纯电动车销量达24558辆,同比增长8.1%,市占率升至20.4%,而特斯拉却未能充分受益于这一增长态势,反而销量大幅下滑,凸显了其在欧洲市场竞争中的困境。
四、中国车企崛起:性价比与技术实力的彰显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崛起成为此次事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以比亚迪、奇瑞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凭借其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丰富的产品组合和高性价比优势,在欧洲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并扩大份额。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为其电动车产品提供了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安全性,而奇瑞的Jaecoo和Omoda则分别以越野风格SUV和新世代硬核潮跑SUV为特色,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对于时尚、智能和性价比的需求。
中国车企的崛起不仅仅是产品的成功,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体现。中国车企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同时,中国车企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伙伴的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在欧洲市场,中国车企以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逐渐成为欧洲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选择之一。
五、特斯拉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特斯拉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市场的销量下滑,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已无翻身机会。为了扭转在欧洲市场的颓势,特斯拉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产品层面,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推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车型,以满足欧洲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升级的需求。例如,特斯拉可以加大在电池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降低电池成本,从而提升产品的续航里程和性价比。
其次,在品牌建设方面,特斯拉需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品牌战略,避免因马斯克个人政治立场等因素对品牌形象造成进一步损害,努力重塑特斯拉在欧洲消费者心中的积极形象。特斯拉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突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环保理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特斯拉还应加强与欧洲本土企业、政府等各方的合作,积极融入当地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
总而言之,特斯拉英国销量惨败,比亚迪、奇瑞等成欧洲新欢这一事件,折射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在欧洲市场,特斯拉正面临着来自中国品牌以及其他传统车企的强劲挑战。这一方面凸显了特斯拉在产品、品牌、市场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也为中国车企等新兴力量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各大品牌都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特斯拉能否在欧洲市场重振雄风,中国车企能否在欧洲市场持续扩大份额,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策略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