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资讯 > 行业新闻 > 在美起诉美光,长江存储在3D NAND领域的专利维权之路
芯达茂广告F 芯达茂广告F

在美起诉美光,长江存储在3D NAND领域的专利维权之路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激烈竞争中,专利权的争夺已成为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长江存储,这家中国领先的3D NAND闪存制造商,最近在美国加州北区法院对美光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了11项关键专利。这一行动不仅是对知识产权的捍卫,更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一步。

长江存储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突破

长江存储自2016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已经在3D NAND闪存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2017年,公司推出了首个国产32层3D NAND闪存,标志着中国在存储器领域的一大进展。2018年,长江存储发布了具有突破性创新的Xtacking技术,该技术64层3D NAND闪存的存储密度与当时其他厂商的96层产品相差无几,显示出长江存储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专利诉讼:技术保护与市场地位的维护

长江存储此次诉讼涉及的专利,覆盖了3D NAND存储器的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形成方法、控制方法、直通阵列接触(TAC)、读取方法和多层堆叠方法等。这些专利的侵权指控,直接指向美光的96层、128层、176层以及232层3D NAND Flash产品,以及部分DDR5 SDRAM产品。这不仅是对长江存储技术专利的保护,也是对公司在全球市场中地位的维护。

 图:长江存储在美国对美光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了11项关键专利

图:长江存储在美国对美光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了11项关键专利

战略反击:面对美国打压的应对策略

长江存储的这一战略举措,是在面对美国商务部将其列入实体清单后的一次重要反击。尽管面临无法从美国公司获得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困境,长江存储依然坚持通过原有设备及国产设备来推动3D NAND Flash的发展。根据集邦咨询数据,长江存储在2023年二季度的NAND市场份额已达到约5%,成为全球第六大NAND闪存制造商。

3D NAND技术通过将内存颗粒堆叠在一起,解决了2D NAND带来的限制,实现了存储密度的大幅提升。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通过并行、模块化产品设计及制造,不仅缩短了开发和生产周期,还提高了存储密度与性能。此外,长江存储还宣布将3D QLC NAND Flash的耐久性提高到与3D TLC NAND Flash相当的水平,达到4000个编程/擦除周期,这一技术突破极大地改善了廉价SSD的特性。

长江存储Xtacking技术优势

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不仅提高了3D NAND产品的技术规格,还促进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使长江存储在3D NAND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为3D NAND领域带来了多项显著的应用优势,具体包括:

提升I/O性能:Xtacking技术实现了与存储单元操作的外围电路独立加工,让NAND获取所期望的高I/O接口速度和功能。长江存储CEO杨士宁博士指出,此技术可将NAND的I/O速度提升至3.0Gbps,与DRAM DDR4的I/O速度相当 。

更高的存储密度:Xtacking技术将外围电路置于存储单元之上,从而实现比传统3D NAND更高的存储密度。在传统3D NAND架构中,外围电路约占芯片面积的20~30%,而Xtacking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存储单元的面积比例 。

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采用Xtacking技术,3D NAND产品开发时间可缩短三个月,生产周期可缩短20%,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这一优势来源于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的独立加工,实现了并行的、模块化的产品设计与制造 。

工艺制程灵活性:Xtacking架构允许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分别在两片晶圆上并行加工,为引入外围电路的创新功能以实现NAND闪存的定制化提供了可能。这种模块化的方式也消除了二者之间的设计、工艺牵制,实现更高性能 。

成本效益:虽然Xtacking架构在前期的成本相对较高,但预计随着堆叠层数的增加,Xtacking的工艺成本反而可能降低,尤其是在堆叠层数超过200或300以上时 。

技术领先: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被认为是NAND领域最先量产的混合键合技术,且在3D NAND的混合键合技术中处于领先位置,相较于其他厂商的架构,如美光的CuA和海力士的PUC,Xtacking技术展现了其独特优势 。

创新的键合工艺:“创新的Xtacking技术只需一个处理步骤就可通过数百万根金属VIA(垂直互联通道)将两片晶圆键合接通电路”,实现了面对面的晶圆级键合工艺 。

总结

长江存储在美起诉美光的专利诉讼,不仅是一场知识产权的维权之战,更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的一次战略布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场诉讼将对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江存储的行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相关新闻推荐

登录

注册

登录
{{codeText}}
登录
{{codeText}}
提交
关 闭
订阅
对比栏
对比 清空对比栏